患病卧床19年的“玻璃人”,帮11个家庭找到失散子女
2018-10-24 19:31:00 来源: 长江日报


郭松林在病床上还关心着“宝贝回家” 记者肖僖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4日讯 每天,31岁的郭松林都会用手机打开寻亲公益组织“宝贝回家”的论坛,浏览最新的寻亲帖,厚厚的近视镜片背后,他的双眼敏锐地在海量寻亲信息中搜索着内容匹配的线索,将有用信息筛选、比对、扩散。2011年,郭松林成为“宝贝回家”志愿者,7年来,已有11个家庭在郭松林的帮助下与失散多年的子女重逢。
让人意外的是,这一切是由郭松林躺在床上凭借电脑、手机完成的,他用爱心与坚持,为不幸家庭点燃着人生的希望。
天降不幸,12岁起患病卧床
郭松林是湖北省仙桃郭河镇苏杨村人,12岁那年,在学校上体育课时,他不慎右侧大腿骨折,此后再也没能站立起来。
直到2011年,郭松林才得知,自己患上的其实是罕见病骨纤维异常增殖综合征,最直接的影响是骨质薄、易变形,轻轻一碰便可能受伤,即俗称的“玻璃人”。1994年,郭松林的亲生哥哥曾因类似疾病不幸去世。
卧床期间,郭松林一直坚持自学文化知识,父母也给他买来电脑,希望他借助网络学些知识。


郭松林在减压训练设备练习走路 记者肖僖 摄
坚持公益 躺在床上为人寻亲
郭松林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哥哥去世后,他第一次感受到失去骨肉的切肤之痛。他冒出念头:帮助那些丢失孩子的父母找到子女,“我的哥哥回不来了,可他们的孩子还有希望找到。”
2011年,一次无意的浏览,郭松林注意到寻亲公益组织“宝贝回家”,成为一名志愿者,在论坛上,他为自己取名“遥歌”,他说,“这是‘遥远的歌声’,像母亲远远地呼唤孩子回家”。
仅仅做了半年志愿者,郭松林的病情就恶化,被父母送到医院抢救。“怕自己突然离开,却没有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通过网络登记,郭松林与湖北省红十字会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
2015年4月,郭松林的病情有所好转,他重新回归志愿者工作。由于不能下床,郭松林每天让父母在胸前为他放上小桌,将电脑斜靠在桌板上,调整好角度后,他就开始在网上比对、扩散寻亲信息。如果发现登记的父母寻子与孩子寻家的信息相似,再一一核查细节,通知当事人进行采血、做DNA采集,如果结果一致,便能安排见面。
先后帮11个家庭团圆
2015年6月,郭松林注意到湖南一对父母林先生正在寻找走失十余年的儿子,经过长达10个月的努力,郭松林辗转找到同样也在寻找父母的小林,确定身份后,小林却迟迟不肯与父母相见,郭松林才得知,小林有个心结,以为自己被父母遗弃,因此不愿与他们见面。了解原委后,郭松林反复与他沟通解释,才让他最终与父母相认。
这是郭松林成功帮助的第一对家庭。此后,江西、湖北、福建等地的10对家庭都在他的帮助下寻亲成功。
郭松林说,寻亲成功的过程往往漫长,有时,碰到各种信息都能匹配的案例,可最终DNA结果显示没有成功,他也会在心中暗暗失望和低落。但出于对寻亲事业的热爱,他一直坚持下来。
2014年7月,郭松林的母亲王繁珍被诊断出结肠癌。2016年,眼见母亲病情加重,家中无法负担起治疗费用,郭松林无奈在网上发起募捐,被另一位“宝贝回家”志愿者发现,志愿者们震惊了。志愿者“八方客”说,“遥歌”在网上热情乐观,对大家有求必应,却一直隐瞒着自己的病情,让其他志愿者与曾受助的家庭深受感动。
去年底,在郭松林帮助下找到儿子的邹细发夫妇,在厦门认亲后赶到仙桃,紧紧地拥抱病床上的郭松林,向他不住道谢。


郭松林在减压训练设备才练习了5分钟就满头大汗 记者肖僖 摄
重新站立 他付出不可想象的艰辛
在央视播出郭松林助人寻亲的故事后,今年初,一家公益基金为郭松林募集到数十万元治疗费用。今年4月10日,郭松林成功接受右腿跟腱延长手术,怀抱着重新站起来的愿望,6月下旬,他找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康复医学科,希望通过术后康复,恢复站立行走功能。
治疗师们说,郭松林的主观意愿强烈,配合度极高,让这项原本看上去难度极高的任务比预期中更快推进。康复医学科主任韩红介绍,终极目标将是让郭松林实现生活功能基础上的自主行走。
郭松林说,他不会放弃,父母照顾自己多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带上年迈的父母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一天,希望我也能成为一名站着做公益的志愿者。”(记者刘晨玮 通讯员高星 江维 实习生肖雪)
【编辑:符樱】


(作者:刘晨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