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代表呼吁:重拾对河流的敬畏
2018-10-30 09:59: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讯(长江日报讯记者冯爱华)数千年来,人类文明与大河共生共荣,这种紧密的联系至今仍在一些大河流域的传统习俗中保留。29日,2018大河对话分论坛之一“河流文化:保护和发展大河自然与文化遗产”上,发言代表纷纷呼吁重建人类与大河的关系,重拾对河流的敬畏。

埃及文明与创意中心主任阿卜杜勒·马吉德·奥萨马,用图片和视频向听众展示了从努比亚文化保留至今的传统。沿尼罗河而生的努比亚文化,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如今,河流在当地人的生活中仍占有重要位置:举行婚礼的当天下午,新婚夫妇会来到河边饮用河水,代表新生活的开始;而当一个家庭中有新生儿出生,他们会举家来到河边,向河中抛撒鲜花、香料,年长者用河水清洗婴儿的脸庞,寓意圣洁的洗浴,父亲则在树枝上点燃蜡烛放入河中漂流,寄托对孩子的祝福。努比亚文化中的许多传统节日,人们也会来到河边庆祝、祈福。直至现在,仍有很多人遵循着传统方式过节。“这一切,都展现了人类与河流的共生。”

来自厄瓜多尔昆卡大学的安娜·塞拉-廖贝特在发言中提到,对生活在昆布的古印第安人而言,水是重要的,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在水边举行的仪式、他们的山水图腾,都反映出文化中河水与祖先的密切联系。

而在印度,河水更具有宗教意义。印度非政府组织“水、气候与灾害部”部长帕尔塔·达斯介绍,流经中国、不丹、孟加拉国和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不仅是沿线4000万人的生计来源,在许多地方也具有宗教的意义。人们把河流当成神圣的地方,向河神祈福,在河流上谋生,开展社交、宗教活动。

沿恒河开展考察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保护研究生院兼职助理教授安东尼·阿契瓦瓦提,从喜马拉雅地区沿恒河而下,用25000张照片记录并绘下恒河流动的轨迹,他注意到,许多河边的城镇因河流和宗教而兴,经常被称为寺庙城市。

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人们的生活开始与河流脱节。安娜·塞拉-廖贝特呼吁,要保护并且使我们的传统文化重新蓬勃发展,必须重拾对水的敬畏,重建人们在精神、文化上与水的联系。目前,厄瓜多尔出现了专门的组织,人们自愿加入在河边收集垃圾、种植树木的行列。

对于在河流上建坝、污染等问题,帕尔塔·达斯希望人们能“倾听水的声音”,这也是“布拉马普特拉河”这个名字所蕴含的意思。他认为,人们首先要重新在文化之中为河流定位,其次也要在立法中体现治理污染的决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河流与遗产——大河文化”项目教席、法国图尔大学教授卡尔·万增在发言中表示,文化的多样性基于生物环境的多样性,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多元文化,重新探讨河流管理的价值非常有必要。

编辑:毕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