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青黄不接,菊艺传承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
2018-11-19 09:07:00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解放公园赏菊人络绎不绝长江日报记者杨涛摄

长江网讯(长江日报记者贺方程通讯员赵琴叶向东)昨日,为期一个月的武汉市第35届金秋菊展将落下帷幕。这场秋天里的最大“花事”,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和游客赏菊、聚会。另一方面,培育菊花的园林专家和业内人士越来越少,潜心钻研和传承菊艺的多是上了年纪的社会人士,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天10万人去解放公园赏花

  金秋赏菊成武汉人的传统节目

16日,长江日报记者从今年菊展的主会场解放公园游客服务中心了解到,整个菊展期间,该园共接待游客185万人次左右,日均游客量超6万人次。在天气晴好周末的高峰期,一天的游客量近10万人次。而每年的“十一”和春节黄金周,该园的日均游客量保持在4万-5万人次的水平。

今年,沙湖公园、南湖幸福湾公园、青山区八大家红坊里商业街等15个菊展分会场,一个月的游客量累计达450万人次。

在晴朗的秋日里,和家人朋友外出赏菊、聚会,已成武汉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目。

住新华路的徐女士已退休,和周女士、杨女士曾是一个单位的同事,今年她们又去了解放公园看菊展。“退休后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我们约好每年菊展都要聚一次。”她说。

60多岁的吴先生对菊展一直都很热忱,从西北湖徒步7公里到解放公园:“每年我都会参与,今年菊展结合军运会的元素,很独到,也很巧妙。”

长江日报记者从园林部门获悉,武汉办菊展的历史远不止35年。1949年前,民众乐园就曾举办菊展。1949年后,武汉大学农学院、东湖风景区都曾举办过小型菊展。1956年11月7日,武汉在中山公园首次组织全市性的菊展。中山公园园史专家吕学赶介绍,这次菊展,有东湖风景区、中山公园、首义公园、解放公园、文化俱乐部、江汉区人民政府参与,前后展览了26天,展出3万多盆菊花、700多个品种,参观人数28万多人次。“当时中山公园属郊区,交通不发达,这个人数已经相当多了。”吕学赶称。

武汉市园林专家、多年的菊展技术顾问杨少武回忆,武汉系统性地举办金秋菊展应该是1980年,在中山公园。1985年,武汉的菊展走上街头,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和游客。他分析,菊展深受武汉市民喜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菊花作为中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二是举办菊展的季节,一般天气都比较好,秋高气爽,适合出游。

  喜欢养菊潜心钻研的多是社会人士

  菊艺传承“墙内开花墙外香”

菊展要名副其实,展出的花卉当然以菊花为主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菊花数量的占比至少要达到八成。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菊花的来源,已从最初的全部由各公园技师培育,变成了现在的以市场采购为主。在市场经济下,公园要专门辟出一块地用来培育菊花,只看一季的花却要全年来养护,除了用地成本,还有人工费用和各类管理费用需考虑,实在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杨少武认为,“菊展所用的扎景讲究的是整体效果,摆花的品种也不用太多,这部分菊花可以市场采购;专业人士培育的少量观赏性的菊花,则可以用来做精品展”,这两者可互为补充。

与此同时,园林行业内,培育菊花的专业人才已青黄不接。在今年金秋菊展期间举办的“大师级菊艺作品品鉴分享会”上,代表目前武汉菊艺顶级水平的四位菊艺专家李建祥、辛高炉、刘庆东和段辉坦言,老一辈的菊艺专家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而行业内的年轻一辈,因为待遇不高、吃不了苦,大多不愿从事养菊这一工作。“养菊花是一件特别苦的事。”培育出300多种菊花的中国菊艺大师李建祥说。

令专家们欣慰的是,菊艺在民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2014年,李建祥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面向社会公开招收30名徒弟。今年菊展期间举办的第六届“斗菊”擂台赛,获得“菊花榜眼”的程远惇、获得“菊花探花”的曾晓和、获得“最佳人气奖”的刘骍等,都是李建祥的徒弟。在历届“斗菊”擂台赛获奖的选手中,跟着李建祥学习或得到过他指点的,占了四成以上。这些选手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爱花人士,“时间比较闲,也不用担心生计问题”。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在家庭和社区中举办小型菊展,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养菊中。

刚刚从中山公园退休的菊艺专家、插花艺术大师辛高炉,已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聘为“长河工匠教授”,走上大学讲台,给本科生讲授菊花栽培等课程。“学校计划在三年内,让100万朵菊花盛开在校园。我也希望能在大学生中找到3到5位热爱养菊的接班人。”辛高炉满怀憧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