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畅:武汉地铁站名之争,藏着城市情感
2018-11-22 22:59:00 来源: 长江日报


  “华中大”这一争议站名将改为“华中科技大学站”
  长江日报评论员 肖畅
  2号线南延长线站名争议尘埃落定,原定站名“华中大站”改为“华中科技大学站”。改后的名称,既不影响指位性,也避免了对简称的争议。
  长江日报官微发布这则消息时,有网友留言说“地铁站名实名好,响亮着大武汉院校名片!市民很熟悉,更方便全国来该校学生的出行记忆!”这类心声应该不会少。而这样的心声,其实表达着对一所大学、对一座城市的浓厚情感。
  改后的站名,并不影响学校继续沿用自己的简称。根据教育部核准的《华中科技大学章程》中,华中科技大学的官方简称是“华中大”,学校希望沿用这一简称,没有问题。但地铁站名设置形成了争议,说明名称牵动了大家。命名的前提当然是方便指认,往往也是为城市的地图描摹注色,什么样的称谓,决定了城市以怎样的具象,进入自己的心理世界。
  城市快速发展,交通在扩张,格局在重塑,地名也跟着更替,这是无可避免的过程。但这背后也牵连着复杂的城市感情。这么多年来,在具有地名标识功能的地方,楼盘、商圈、企业的名字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具有传播、扩散甚至覆盖性。人们记住的地名越来越高大上,但越来越不能勾连城市的历史,唤不起过去,激荡不起心中的涟漪。市民对地名的关注,那份在意,其实装着城市的记忆,储存着深厚的情感,他们希望为地名赋予更持久的生命力。
  我曾无数次在出租车上,因为对华中科技大学的简称与的士师傅不同,被反复“纠正”过。这些师傅都是老武汉,相比于在校大学生,他们认为自己更懂这座城市的大学,与这些大学的情感渊源更悠久。武大、华科双子并称,学校坐落在武汉,也与城市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当然有自己的官方简称,但阻挡不了万千市民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对它们“命名”,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着这些学校和大武汉的声名。
  地铁站名不同于普通路牌,巨大客流每天穿梭于地铁,某个站名被成千上万人反复记诵。这意味着,地铁站名具有地标效应,能量很大,一个站名的确立,可能会覆盖原有的地名。站名设置,考虑各种因素,往往会多方权衡,争议往往在所难免。但这场命名之争并不是脸红脖子粗,怎么命名和传播,大家有各自的理解,不同的方式,相同的道理,相通的情感,关键是,这份情感值得珍存。
  【编辑:符樱】
  (作者:肖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