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令“货到汉口活”盛景重现;开放,让武汉货热卖全球
2018-12-18 11:43:00 来源: 长江日报


  2018年8月26日,中欧班列(武汉)第10000列列车从德国汉堡返汉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长江日报讯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武汉始终处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之中,这座屡开风气之先的城市与国家一起发生着历史性变化。从对内搞活典范的汉正街,到汉欧班列架起连通亚洲的物流桥梁,武汉水陆空港连通世界;从聘请“洋厂长”格里希,到“洋企业”接踵而至、国际雇员司空见惯,国际化大武汉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现;从“武汉地图外两厘米”处一根光纤,到一座高新技术新城拔地而起,一大批国之重器在这里诞生;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武汉建桥国家队走向海洋、世界,武汉工程设计闪耀“一带一路”,在改革开放中淬炼的武汉力量吸引世界目光“向东看”……武汉改革开放40年的奋斗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精彩篇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样本,生动证明改革开放所释放的雄浑伟力。
  武汉,当下千万人口,被国家定位为超大城市;汉口,明清四大商贸古镇之一。
  一句“货到汉口活”旧俗语,描绘了武汉往昔的商业繁华盛景;“九省通衢”的历史定位,曾助武汉四通八达连天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商业物流近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的嬗变历程,就是一部微缩的城市改革开放史:敢闯敢试,大胆开风气之先;开放包容,开放的大门在越开越大。
  新汉正街转战互联网 商户拥抱“一带一路”搭上中欧班列
  汉正街,一条长得望不到头的狭窄巷子,用竹床、板子等撑起的小摊,围满了人,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数钱找钱拿东西的声音,此起彼伏。
  今年11月,被评上全国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拟表彰对象、78岁的“盲侠”郑举选回忆起这一幕,兴奋地说:“那时候的生意太好了!” 1979年11月,他成为汉正街第一批103人申领小百货个体工商户摊位证之一,靠着诚信,成了汉正街个体户中最早的万元户、百万元户。
  短短几年工夫,仅有103家个体商户的窄小街巷,一跃成为延伸10多个社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辐射全国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并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小商品流通领域的深层次革命。
  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称赞汉正街搞活了市场,方便了人民生活,扩大了劳动就业,起到了国营和集体商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4年5月,武汉市采纳经济学家李崇淮的建议,实施“两通起飞”战略,以交通、流通作为改革突破口。此举让半个中国为之活跃起来,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纷纷来汉取经,推行类似改革。
  从汉正街,走出了上世纪90年代震动京城的佐尔美、太和、红人等企业。从此,中国服装界首次有了“汉派服装”。时至今日,在市场大潮中起伏的“汉派服装”奋力转型,瞄准新千亿产业。
  近年来,汉正街由传统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向中央服务区转型,商户拥抱“一带一路”,搭上中欧班列,携手阿里、京东推广电商平台,汉正街在奋起直追。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形的汉正街市场变小了,无形的汉正街仍在长大。2008年,在北去汉正街30余里的一片乱泥岗上,建起了汉口北。2012年起,汉口北通过“国际化”“互联网化”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不断为“新汉正街”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2015年,设立卓尔购交易平台拓展在线批发贸易,开创了中国批发市场互联网化、智能化转型的全新生态;2016年9月,汉口北开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2017年全年市场进出口总额达9.3亿美元,成为中国中西部重要出海口。
  如今,汉口北被冠以“全国规模最大的消费品交易与物流平台”,又一个全国性商业符号诞生。
  国内外商家竞相来汉 一次次推动消费升级
  1992年11月20日,中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在深圳上市了!武商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异地(深圳)上市公司、全国第一家大型商业企业上市公司。
  “鄂武商”后,中商、汉商、中百相继上市,短短几年,武汉拥有了4家上市商业公司。本土超市竞相开在家门口,市民购物更加便捷。
  2007年,武汉国际广场拔地而起,跃入中国奢侈品经营第一阵营。武汉人买奢侈品不用跑北上广,在家门口就可逛遍全球尖货。
  GUCCI等大牌在武汉国际广场每年业绩以40%速度递增。短短几年,以国广为舞台,武汉迎来送往的顶级品牌,数十上百。
  曾几何时,国外品牌无论大小,均受到众多国人膜拜。而今,国外小品牌一个个黯然离场:首批进入武汉的西班牙快时尚品牌Mango和英国NEW LOOK,这两年陆续从江汉路中心百货、武商亚贸、武汉国际广场店撤走。
  这昭示,以武汉为代表的中国市场,正趋于理性成熟,消费者追求的是更高的品质、更好的体验,国外商家必须适应中国的消费升级。
  今年12月12日,盒马在武汉宣布启动基于新零售的供应链体系升级,将建立覆盖全国核心城市的冷链供应链网络和生鲜加工基地,首个新零售供应链中心落户武汉经济开发区。通过这张供应链网络,盒马将更好地把全国各地特色农产品和各类生鲜商品,在全国范围内高效流通。
  曾经,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美国沃尔玛齐聚武汉,引发本土超市革新,江城商业业态全新升级。去年,武汉超市进入“新零售”时代。这一次,中国企业、武汉动作领跑了洋超市,无人店、“扫玛购”“淘鲜达”“3公里半小时送达”等购物方式,走进市民生活。
  盒马武汉帝斯曼广场店也是盒马在全国的第100家门店,服务标准升级:24小时在线服务,最快30分钟送达、无理由退货等。
  从无到有成环连网 市民坐地铁逛遍三镇商圈
  改革开放之初,武汉人逛商场,要么去汉口的武商及中山大道,要么去武昌的中南商业大楼。在很多地带,大型百货商场布局是一片空白。而今,商业格局惊变,全城大小商圈密布。


  每年新年前夕,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里,挂满贴画等饰品显得格外喜气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从武广、江汉路、群光广场再到光谷广场,购物达人程欢,一天跑了4个商圈,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2012年12月28日,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作为中国第一条跨江地铁线路,跨越长江两岸,贯穿武汉城市中心区,串起武汉数量最多、最重量级的五大商圈:解放大道商圈、江汉路商圈、中南路商圈、街道口商圈、光谷商圈。
  随着武汉地铁线路的增加,由线成环再成网,如今,只要不怕累,市民坐地铁,一天可逛遍武汉三镇约20个的全部大小商圈。
  地铁活力让武汉频频登上全国城市排行榜。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4月发布《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15个“新一线”城市武汉排名第四。
  水陆空港连通世界 武汉货热卖全球
  今年“12·12”网购大促销期间,武汉市民朱女士晚上9时订购的卷纸、胡椒等商品,第二天中午就收到包裹。她开心地上网评价:速度真快!
  2015年,武汉物流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物流业成为武汉两个千亿级服务业板块之一,占全市GDP的比重达9.3%,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60城市物流质量评价中,武汉排名第五位。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中,武汉货运指数位居全国第二。


   2017年12月9日,从美国芝加哥飞来的波音747-400型货机载着近百吨水果抵汉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2011年12月,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普洛斯、嘉民等物流地产大鳄来汉开建物流园,京东、苏宁等九大电商来汉布局大型仓储和物流基地,顺丰、邮政等国内快递企业,均在武汉设立快件中转分拨中心。
  从武汉“飞”往全国和世界的快件和货物,速度也越来越快。去年12月,天河机场第一条洲际全货机航线诞生。今年1月,武汉开通飞往卢森堡的货运航线,填补了直飞欧洲全货机航线的空白。
  2012年10月24日,武汉首趟经新疆抵欧洲的铁路国际货运专列开通。专列上装着武汉富士康生产的消费电子产品,整趟专列货物价值约500万美元。专列经新疆阿拉山口边境口岸出境,直达欧洲捷克梅林克站。行程10863公里,运行23天,比海运方式缩短一半时间。
  中欧班列(武汉)是继国际航空、武汉江海直达航线之后,第一条直达欧洲的陆上货运大通道。
  据介绍,中国共有近10个班列,中欧班列(武汉)是目前全国唯一具有三条通道(阿拉山口、满洲里和二连浩特)运行能力的中欧班列。2017年,中欧班列(武汉)进出口贸易货值达96亿元,辐射28个国家的60多个城市。班列回程货量、货值及实载率,均居全国中欧班列首位。
  去年11月5日,一艘伯利兹籍货船抵达位于阳逻的武汉国际集装箱公司码头,装满湖北宜化集团生产的1900吨磷酸氢二铵后,一路航行,抵达日本千叶县袖浦港。


  2018年11月16日,武汉首艘“巨无霸”集装箱轮船(江海直达1140型)驶离阳逻港码头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至此,阳逻港宣告开通真正意义上的江海直达。早在2013年3月26日,武汉“江海直达”开通武汉—上海洋山港航线,货物需在上海中转。
  武汉依托“江海直达”骨干航线发展运输,通达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内河最大、全国第三的汽车物流集散分拨中心。
  本版撰文:
  长江日报记者戴红兵
  孙珺 胡蝶 汪文汉
  通讯员吕作武 王遥遥
  【编辑:祝洁】
  (作者:戴红兵 孙珺 胡蝶 汪文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