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威、长报记者李锐等上榜四季度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
2018-12-28 08: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2月27日讯(通讯员胡晓蕾 记者胡雪璇)27日,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明办联合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榜单。为家乡捐赠千万积蓄,用奉献书写人性光辉的“当代花木兰”马旭等10位个人(团体)上榜。
  上榜的10位个人(团体)是:捐赠千万积蓄,用奉献书写人性光辉的“当代花木兰”马旭;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科研报国勇攀高峰的“全国优秀教师”李德威;坚持“体教结合”,探寻女足职业俱乐部发展新路,闪耀亚洲足坛的“铿锵玫瑰”江汉大学女子足球队;不离不弃,37年如一日照料瘫痪儿媳的“最美婆婆”何秀英;扎根基层,在媒体转型发展中开拓创新的“时代记录者”李锐;长年奔波于老区脱贫攻坚战一线,为老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大校义工”徐宗元;18年来坚持每天给孩子敬礼问好,在幼儿心中洒下信仰种子的 “敬礼爷爷”李国发;永葆党员本色,十年日行一善的“爱心的哥”袁道松;用匠心守护健康,用爱心温暖患者的“运动医学专家”张青松;父女接力23年,为汉剧迷坚守乐园的“戏曲文化传承者” 文红卫。
  四季度以来,武汉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省、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挖掘、选树了一批事迹突出、群众欢迎、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经道德模范、媒体记者、领导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投票,最终产生四季度“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
  下一步,武汉市将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立榜扬德、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链接——
  上榜的10位个人(团体)是:
  捐千万积蓄,用奉献书写人性光辉——马旭


  马旭,女,85岁,中共党员,驻黄陂原空降兵部队95942部队离休干部(湖北省军区汉口干休所管理干部)。
  1947年,马旭加入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后来,马旭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并以全优的成绩被分配到原武汉军区总医院。1962年秋,马旭第一次正式登机跳伞,此后20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女兵。
  人到晚年的马旭决定将她毕生积蓄1千万元捐给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用于家乡的教育和公益事业。2018年9月13日,马旭已将一笔300万元的钱捐赠给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局。老人还有200万的活期存款和500万元的理财产品,到期后将悉数捐出。(黄陂区委宣传部推荐)
  弥留时不忘国家,为科研事业奉献终生——李德威


  李德威,男,56岁,群众,生前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院博士生导师。
  “大地之子”李德威教授是科学创新的开拓者和促进者。他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研究青藏高原25年,行程超8万公里;1992年,李德威提出“层流构造假说”。此后相继提出取热减灾减排、地热能综合分类、干热岩地热能成因等独到见解,并将创新理论应用于海南干热岩勘查实践,在海南澄迈成功打出中国东部第一口干热岩钻井。
  2018年9月14日,在病危住进重症监护室不能说话的情况下,李德威拼尽力气在纸条上写下“开发固热能,中国能崛起”的遗愿后,溘然长逝,将自己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地热事业。(洪山区委宣传部推荐)
  闪耀亚洲足坛的“铿锵玫瑰”——江汉大学女子足球队


  江汉大学女子足球队队员主要是江汉大学在籍全日制大学生,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一支以高校为主体的女足俱乐部,也是全国第一支打入顶级职业超级联赛的学生军。这是全国第一个由政府举旗、高校承办、企业参与、社会赞助的女足俱乐部,开创了中国女足的先河。江大女足已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高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7年10月,江大女足获中国女子足球甲级联赛冠军,并冲超成功。在2018中超联赛上,江大女足获得第四名。江大女足为中国女足输送了岳敏、王霜、姚伟、甘小曼、刘艳秋、黄琼、吕悦云等多名“国脚”及“国字号”球员,2018年11月28日,从江大女足走出的队员王霜获得亚洲足球小姐奖。(江汉大学、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宣传部推荐)
  照料瘫痪儿媳37年的“最美婆婆”——何秀英


  何秀英,女,群众,81岁,江夏区五里界街孙家店村居民。
  1981年,江夏区五里界街孙家店村民何承荣因生孩子得了产褥热导致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屋漏偏逢连夜雨。孙子刚出生,大儿子没多久又出了一场车祸,手部骨拆,由壮劳力成为被照顾对象。家里还有农活要帮衬。面对种种不幸,婆婆何秀英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照顾儿媳,抚养孙子,操持农活……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从当年40多岁的年轻婆婆,到现在81岁的耄耋高龄,何秀英坚持37年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儿媳妇,不离不弃。朴实村妇,人间真情。何秀英感人至深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网友誉为“最美婆婆”。(江夏区委宣传部推荐)
  在媒体转型发展中开拓创新的“时代记录者”——李锐


  李锐,男,40岁,中共党员,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驻青山区全媒体中心主任。
  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8年来,李锐始终以党的新闻工作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政治素质过硬。他先后获中国国际新闻奖1件,湖北新闻奖20余件,率先发掘报道了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蒋扣分这一重大典型。在派驻青山工作期间,李锐参与策划、设计、建设、传播“青山绿水红钢城”新时代展馆,成为全市首个建在社区里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宣传馆。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和居时参观了新时代展馆,感慨青山棚户区“沧桑巨变,恍如隔世”。他作为全市“听习总书记的话”宣讲报告团成员,在全市各区巡回宣讲12场。通过自己的亲身采访经历和所见所感,传播总书记的领袖风采、人格魅力和为民情怀。(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青山区委宣传部推荐)
  皓首不忘初心,扎根革命老区的“大校义工”——徐宗元


  徐宗元原任武汉市委常委、武汉警备区政委等职。退休前,市委分工他挂点革命老区——新洲区凤凰镇负责扶贫工作,自此,他与老区人民结下深厚的感情。自1999年退休以来,他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新洲区凤凰镇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足迹踏遍全镇19个行政村187个自然村湾,帮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老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徐宗元退休收入可观,可他从不为自己多花一块钱,把节省下来的钱拿去资助困难家庭。20年来,他多次获得省、市表彰先进个人的奖励,都悉数转手捐献给了老区。徐宗元曾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湖北省十大扶贫突出贡献个人等荣誉。(新洲区委宣传部推荐)
  在幼儿心中洒下信仰种子的 “敬礼爷爷”——李国发


  李国发,男,79岁,中共党员,湖北省军区幼儿园退休干部。
  李国发从军区幼儿园院长岗位上退休后,每个上学日早上7时20分许,胸挂“为人民服务”毛主席像章、军装笔挺地站立在幼儿园门口,对每一个入园的孩子说一声“早上好,宝贝!”并敬上一个军礼,每天面对500多个孩子,500多次敬礼、500多次问好,从61岁退休到今年79岁,李国发坚持了18年,无论寒风、雨雪、骄阳,从未间断。
  在解释为何这样做时,李国发说:“部队的教育成就了我,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让无私奉献的品格,在一代代孩子身上延续下去。”李国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园丁的风范,挥洒着战士的风采,叙述着动人的赤子情怀。(武昌区委宣传部推荐)
  永葆党员本色,十年日行一善的“爱心的哥”——袁道松


  袁道松,男,41岁,中共党员,武汉市联海实业有限公司出租车驾驶员。
  袁道松曾在部队服役11年,退役后开始从事出租车营运工作。他始终秉承“一切为了乘客”的服务宗旨,刻苦研究服务技巧,并不断总结、提升。他整洁的服饰、微笑的表情、亲切的问候、热情的服务,温暖了无数乘客的心。下雨天,他为乘客撑好伞、放好物品,对老弱病残则搀前扶后。
  在本职工作之外,他还带动着身边人,用自己一言一行感染着班组成员,大家常年坚持助残活动,每年到敬老院关爱老人,长期资助的宜昌山区双胞胎姐妹上学,到革命老区红安县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送书籍活动等。袁道松先后荣获武汉市五四青年奖章、武汉市劳动模范等20多项省市和交通系统荣誉。(汉阳区委宣传部、市交委推荐)
  用匠心爱心守护患者健康的“网红”医生—— 张青松


  张青松,男,38岁,中共党员,武汉市第四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
  张青松是最早将运动医学引入武汉的留美学者,也是抖音上获两百多万点赞的网红。作为入选黄鹤英才计划的全市首批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他被武汉市民海选为“我心目中好医生”。
  他是“暖心”医生,坐诊时,张青松把患者请到自己面前,边聊天边在关节部位按捏。他是“仁心”医生,2013年,他开始带领团队在每周三下午5点,义务帮无人陪护的高龄老人、无法挂上号的病人、无法承担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是为“5PM俱乐部”。他是“精心”医生,精心设计手术切口和缝线,充分考虑到患者切口美观与术后功能兼顾。他是“初心”医生,每年操刀1000多台各类手术,不计名利、不较得失,孜孜以求痴心不改。(市卫计委、硚口区委宣传部推荐)
  为汉剧迷坚守乐园的“戏曲文化传承者” ——文红卫


  文红卫,女,52岁,武昌文小佑汉剧团负责人。
  23年前,汉剧知名票友文小佑投资50余万元,建立了武昌文小佑汉剧团和民间剧场“黄鹤楼汉剧阁”。
  2008年,文红卫从离世的父亲文小佑手中接过剧场继续坚守,十余年来,文红卫始终坚守在剧场,改造剧院、添置行头,带领剧团坚持每周四安排演出活动,大力鼓励票友挂衣(上台彩唱)。在文红卫的坚持下,剧团演出质量、票友挂衣热情和戏迷观剧体验全面提升,剧团知名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在经营方面,剧团一直沿袭着文小佑老先生留下的规矩——观剧只收茶水费,费用由最初的1元、2元涨到5元,但茶水管够,挂衣只收5元登场费。剧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文红卫却认为一切都值得,“一方面满足了父亲的心愿,另一方面也能传承汉剧文化”。她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没想到一坚持就是十年。”(武昌区委宣传部推荐)
  【编辑:符樱 祝洁】
  (作者:胡雪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