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评论丨作风终究体现在日常而不在电视中
2018-12-29 08: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京
  28日,2019年电视问政结束。在第三场问政现场,一位网友提到了一个词:“三打”,打太极、打官腔、打酱油。这虽然只是个别网友的想法,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电视问政进行到现在,很多观众都有一种感受,有的同志“镜头感”很好,面对曝光的问题回应得越来越熟练,甚至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某种“套路”:表示歉意,分析原因,表态整改……态度也很诚恳,说不出哪里不对。
  这不是什么坏事。电视问政的目的,不是为了要给谁难看,也不见得一定要搞得针尖对麦芒,让人哑口无言才算成功。但比镜头前的胸有成竹、头头是道更重要的,还是这些承诺和表态在实际中能够体现多少。群众对干部的评判标准,也不是电视表现对答如何,而是哪些问题原本不该出现,问政之后的日常工作改进了没有。
  来到台上的领导干部,都是一方主政者。对他们工作水平的判断,不取决于回应问题时有多么熟练顺畅,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把一方的事情做好,把一方的作风抓上来。
  经过电视问政的“洗礼”之后,具体问题的解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个案的剖析和反思,切实推动工作的优化。对那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加固”,把本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化解在出现之前。这才是电视问政的真正意义。
  【编辑:刘思】
  (作者:杨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