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长的女儿武汉去世,享年101岁,一生清廉
2019-01-01 20:49:00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她是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长的女儿,
  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百步亭送别百岁老人李声英
  她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离去时,仍有众多干部群众自发前来送行。12月31日凌晨4点左右,武汉市百步亭悦秀苑的李声英老人去世,享年101岁。江岸区委书记王炜,百步亭社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波等干部群众50多人为老人送行。


  李声英居住的百步亭悦秀苑是以廉租房为主的社区,为何她会如此受人敬重?李声英家庭于2016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许多人直到这时候才知道,她的父亲李书城曾是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长。多年来,李声英以“再难都不要向国家提要求”的家训治家,祖孙三代安于清贫,用实际行动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用良好家风带动淳朴民风,传递社区正能量。李声英没有看到2019年的第一缕阳光,但她带给人们的温暖与感动,仍将在新的一年延续。
  绝口不提自己的家事再难也不向国家提要求
  李声英的家庭是真正的“革命之家”。她的父亲李书城是辛亥革命的元勋,在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革命中都有崇高的地位和卓越的表现。他支持和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出过特殊的贡献。而李声英的叔父李汉俊是中共一大代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正是李书城的公馆。
  1949年5月,武汉解放,李书城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武汉军管会高级参议。此间他接到毛泽东亲笔信:“李老先生,见信后速来京共商国家大事。”之后赴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
  在常人看来,也许李声英会从此跟着父亲“进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李声英是李书城的四女儿,出生不到20天,母亲甘世瑜就去世了,她从小由祖母和姑母带大,3岁才离开老家潜江。小学毕业后,她独自在北师大附中完成6年学业,继而以优异成绩考取燕京大学。因为交不上学费,她不得不放弃燕京大学学籍,投考不收学费的北师大,先是学英语,后来转学音乐,毕业后在师大附小任教。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声英从北京随父亲李书城来到武汉,在武汉大学附小当教师。新中国成立后,父亲赴京任职,她和丈夫一直留在武汉。孩子们出生后,李声英辞掉工作在家带孩子,全家7口人生活全靠丈夫做兽医的微薄工资。
  甚至连李声英的儿女们都是长大后慢慢从书里、文史资料里了解这个家族。李声英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父亲的教诲:“我没有钱,只有一片心。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为国家做好事。”他叮嘱女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要向组织开口。
  1965年,李书城在北京去世,弥留之际,他语重心长地对子女们说“我一生清贫,没有任何物质遗产,留给孩子们的只有一种精神。希望孩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多做工作。”
  李声英的儿子陈文森还记得,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外公从北京来武汉开会,特意给他带来了一个小纸包,打开一看,是几块饼干。原来这是国家给出差干部发的误餐补助,外公舍不得吃,就留给了他。
  清廉治家传承革命家光荣传统
  遵循父亲留下的家训,“再难都不向国家提要求”,李声英教导五个子女牢记家训,自立自强,不向国家伸手,再困难也不沾祖辈的光。丈夫去世后,家庭失去经济来源,生活特别困难。大女儿下放到松滋;二儿子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到湖北最偏远的山区利川县;两个小女儿因为父亲逝世、母亲没有工作,分别在15岁和14岁就进入工厂上班;与李声英居住的三儿子陈文森身体不好,眼睛高度近视,下放到襄阳农村多年才返城,工资微薄,妻子也下了岗。尽管这样,他们依然践行家训,不向国家提要求,李声英孙子大学毕业后,自谋工作。他们一家先后在彭刘杨路、汉正街等地7次搬家租房,丈夫去世后她于1979年住进了大智街铭新社区小房,只有32平米,祖孙三代四人住了30多年。
  直到2009年湖北省征集功勋人物资料时,外孙陈龙整理了一份李书城的资料上报,有关方面才了解到老人的身世,为老人办理了最高额度的低保。随后,又为李声英一家在百步亭悦秀苑办理了一套37平方米的廉租房。
  今天来悼念老人的干部群众有50多人,他们都只能站在门口,因为这间37平米的小屋、简单的家具,逼仄的客厅仅能勉强容6人立足。
  李声英家里,一把用废网球做脚垫的椅子伴随全家人走过了多年。陈文森说,这把椅子从自己记事起就在,母亲一直舍不得丢。看到母亲如此喜爱这些“老物件儿”,他就用自己打废的网球做了脚垫套在椅子腿上,一来可以保护新房的地板,二来也可以延长这把椅子的寿命,更重要的是,看到这把陪伴了一家人走过风风雨雨的“老物件儿”,总能让他们缅怀起祖辈们为革命献身的英雄壮举,也时刻提醒后一代要遵循三代恪守的家训。每每儿孙们来看老人,老人都指着屋里这把椅子给儿孙们讲过去。她总是会说,如今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但克勤克俭、甘于清贫的家风要一直恪守下去。
  虽然搬了新家,李声英一家人仍然保持甘于清贫的家风。新房里的新家具极其简单:一台35寸的彩色电视、一组三人沙发、两个卧室里两张席梦思床……屋里的家具一只手就能数过来。陈文森告诉记者,许多“老物件儿”都留在了老房子里,舍不得丢,没事的时候,他总会和妻子过去翻一翻、看一看。
  后事要节俭,不要大操大办,这是李声英生前对家人的专门交待。
  谈及李声英老人的离世,百步亭悦秀苑社区工作者曾嫦林、徐汉珍多有不舍。她们表示,老人在百步亭留下极好的口碑,她的离世让许多人都扼腕叹息。李声英老人一直是个很正能量的人,安于清贫,用实际行动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用良好家风带动淳朴民风,在社区里,李声英常给居民讲家风故事,传播家训,用向上向善、自力更生的淳朴家风在社区居民中传递正能量。虽然李声英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但后辈孝顺,家庭和睦,邻里交口称赞。社区做了很多关于她故事的展板,尽管人已逝去,但是她的精神长存,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编辑:朱艳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