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CT”可探测5微米裂缝,这个获奖技术已应用到30多座桥梁中
2019-01-09 08:41:00 来源: 长江日报


  钟继卫领奖。中铁大桥局 供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8日讯“今天的颁奖大会非常隆重,能在现场接受颁奖,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感受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汉企业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继卫8日在北京参与了国家科学奖的颁奖大会,他是《长大跨桥梁安全诊断评估与区域精准探伤技术》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长江日报记者获悉,在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获奖名单里,在汉企业参与的两个桥梁技术——《长大跨桥梁安全诊断评估与区域精准探伤技术》和《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不用“开膛破肚”,内部结构损伤探测精度达98%
  钟继卫介绍,长大跨桥梁体量大、结构复杂、检测环境恶劣,结构内埋传感器存活率低、耐久性差。现有技术和装备存在复杂结构整体安全诊断评估精度差、效率低以及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结构体内部钢损伤精准探测难等系列问题。
  他打了个比喻,《长大跨桥梁安全诊断评估与区域精准探伤技术》就像给桥梁做“CT”,不用将桥梁内部结构打开,就可以探测混凝土、钢结构内部缝隙,缆索是否断裂。
  该技术可以精密探测出0.6米范围混凝土内部5微米的裂缝,研发的高速高精机器人可以每秒3米的速度对桥梁斜拉索、吊杆和桥墩进行检测,损伤探测精度达98%,可以仅利用关键区域探伤信息精确诊断桥梁结构整体安全性能。
  “这项技术已经研究了上十年,在不断地积累完善。” 钟继卫说,此前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6项,出台相关标准1部,发表SCI论文171篇,并已成功应用于30余座跨江、海、峡谷的长大桥梁建设中。
  该项目还是桥梁领域“企校合作”的典范,由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研究,提出长大跨桥梁“健康精准体检”的新思路。“接下来,我们团队将大力推动成果的应用,同时也会研发更多的方法和设备,让桥梁健康诊断更准、更快、更早。” 钟继卫说。
  两家在汉桥梁企业已获55项国家科技奖
  另一个获奖的《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在汉央企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了研究。
  该项目在大型风洞试验平台与试验技术、大跨桥梁风振计算方法及气动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和突破,自主研制了世界最大、性能先进的边界层风洞,为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装备;完善了桥梁抗风设计理论;建立了大跨缆索承重桥梁主梁气动外形设计准则,提出了系统性的风振气动控制技术。
  项目成果已在国内76座、国外8座大跨度缆索承重梁桥中直接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国际竞争优势,为我国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建造技术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中铁大桥局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0项。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共获22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两家企业加起来已经有55项,不断为桥梁设计建设奉献武汉力量。(记者王谦 通讯员张静 王虎)
  【编辑:金鑫】
  (作者:王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