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引擎动力强劲,为高质量发展蓄能,武汉一年冒出24个百亿级工地
2019-01-15 20:49:00 来源: 长江日报


  在建的京东方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15日讯(记者马振华 通讯员周钢)“2018年,武汉市有450个项目落地开工,新添了24个100亿元及以上工地。”在省两会上,武汉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武汉市去年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情况表示,武汉作为湖北省发展“主中心”,重大项目引进势头良好,将对“一芯两带三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018年,武汉举办9场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落地项目450个,总投资额8889亿元。其中,100亿元及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4486亿元,占全部项目的50.5%。
  这24个百亿级项目,包括京东方第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美国康宁10.5代显示玻璃基板项目、弘芯半导体二期项目、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综合项目、武汉超级计算(数据)中心项目、武汉众维亿方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IDC武汉项目、国华金融中心、钢结构绿色建筑产业园及钢结构绿色建筑运用示范一体化项目等。多数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
  市发改委这位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的快速落地,为武汉市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在全省加快形成由“主中心”带动的“心”引擎,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系,打下扎实基础。
  稍早前,武汉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大力推进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左右。确保东风本田三厂、华星光电T4等5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投产。加快推进长江存储二号厂房、天马G6项目二期、东风乘用车扩建等18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
  【区长谈】
  省人大代表、江岸区区长张忠军:
  国华金融中心落户,为长江主轴添新翼
  沿长江主轴规划的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旨在高品质全面建设国际型企业总部集聚区。省人大代表、江岸区区长张忠军表示,国华金融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建,将成为汉口滨江建设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高质量经济发展带的重要支撑。
  2018年底,武汉国华金融中心在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投资100亿元,建设40多万平方米的地标性商业集群。该年5月,项目投资主体国华人寿全国总部从上海迁址落户武汉市江岸区,成为武汉市第四家保险法人机构。
  作为国华人寿全国总部落户武汉投资建设的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国华金融中心建成后,将发挥总部优势,聚集一批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行业领头羊,助力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张忠军介绍,江岸区通过统筹安排、科学调度,盘活土地存量、优化供地时序,着力解决项目落地面临的最突出矛盾,最终实现国华金融中心项目用地及时交付使用。为促进项目尽快开工,江岸区提供最优政务环境,建立健全专人代办、并联审批等机制,积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开辟绿色通道,解决了项目规划等问题,提升了服务效率,缩短了审批时限。通过推动项目“表格式”管理,倒排工期,由挂联负责人深入一线、现场协调督办具体事项,促进项目落地快、施工进度快,确保项目真开工、见实效。
  目前,“巢”尚未完全筑好,已引来“金凤凰”。国华金融中心吸引了不少世界高端品牌企业的签约。其中,来自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美高梅酒店品牌签约入驻,该品牌所隶属的美高梅国际度假集团,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世界领先的国际酒店及娱乐目的地集团。(记者谭德磊 通讯员祝丽芳 刘培)
  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东西湖区区长彭涛:
  今明两年,临空港重大项目密集投产
  网络安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棋落临空港,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在武汉的体现。武汉临空港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东西湖区区长彭涛表示,今明两年,临空港进入重大项目投产密集期。
  彭涛介绍,目前国家网安基地已开工项目15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达2000亿元。其中,京东方项目的主体厂房已封顶,预计今年四季度实现点亮投产;康宁项目预计今年3月投入使用;弘芯半导体项目一期已完成基础施工,今年上半年试运行,2020年底完成全部厂房建设并安装3500台套生产设备;中金数据武汉数谷项目一期已完成基础施工,今年一季度试运行,2020年底全部建成;启迪网安孵化中心项目预计今年9月建成一期14万平方米企业孵化器,年底全部建成。众维亿方项目一期去年四季度已全部投产运营,二期2020年建成。
  今年,该区将确保建成网安学院,可容纳在校生规模4000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网安学院,确保建成培训中心一期,可容纳在校生规模6000人;建成国际人才社区一期12栋,共472套住房。
  在网安产业培育方面,临空港将瞄准系统安全、工控安全、网络攻防等核心产业,继续引进网安龙头企业区域、功能、运营总部10家。同时深入实施网络安全万人培训计划,培养一流网络安全人才,策划组织顶级赛事活动,不断扩大网安基地影响力。(记者林坤)
  蔡甸区政府相关负责人:
  优质营商环境引来百亿绿色建筑产业
  蔡甸区引入的“钢结构绿色建筑运用示范一体化项目”,是一个百亿项目,该区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能吸引这么大的项目入驻,主要原因是“我们环境好,我们的营商环境打动了他们”。
  为推动项目快速落地,蔡甸区政府组织专人对接企业,进行服务。去年初,双方约定成立中建钢构武汉蔡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启动项目建设。区行政审批局领导与中建钢构工作人员“点对点”,在双方约定时间前一个月,完成所有公司注册手续。
  负责人介绍,不仅对大项目提供贴心服务,我们对其他各个项目的引进和落地,都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例如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在以前基础上“减一半”;深化容缺审批改革,制定“1+N”文件,出台《蔡甸区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工作制度》,组建招商引资项目决策咨询机构。
  2018年,在市区协调及专项巡查中,蔡甸化解涉及土地、资金等“陈年旧事”257件,为企业结构性减税1.2亿元。还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合作,帮助企业落实各类贷款贴息近2亿元。全年蔡甸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4个,协议投资总额750亿元。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蔡甸区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我们欢迎更多的企业来到蔡甸投资投产!”(见习记者汪峥 通讯员邬登运)
  【专家观察】
  省人大代表、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红梅:
  “心”引擎需要大项目来支撑
  省两会上提到要努力形成“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武汉市要充分发挥“心”引擎的作用,需要有项目支撑,特别是要通过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武汉市去年落地的24个百亿级项目,不少是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项目,投资大、动力强、带动性好,有利于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
  这些百亿级项目体现武汉“心”引擎动力强劲,在注重一“心”驱动的同时,也要注重区域均衡发展,让这些项目强化对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链延伸,实现“两带”创新驱动发展。(记者马振华 )
  省政协委员、湖北华中光电科技公司党委书记及董事长陈海波:
  百亿项目助推武汉掌握核心技术
  省政协委员、湖北华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海波认为,百亿级项目的增加将成为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助推器。
  陈海波分析认为,大项目之所以称之为大,主要是因为投资额大。按照产业链的分配,这种项目有巨大的市场效应和产业关联带动效应。从项目本质来说,它们多在整个产业链的开始端,如芯片类、应用类等。它们位于产业链上游,可带动技术、市场、配套等方面共同发展。
  近年来,不少科技型公司的总部落户在武汉,其中最激动人心的就是研发部门的到来。“就实体而言,技术是最终竞争力”,陈海波说,有了核心技术,便可向产业链最高端迈进,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提供了一个科技创新的载体、平台,能有效助推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记者黄师师)
  【编辑:朱艳琳】
  (作者:马振华 谭德磊 黄师师 林坤 汪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