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离城回乡照顾九旬母亲,把乡亲的事当作自家事办 | 家风故事
2019-01-17 20:49: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17日讯每天下午5时,在浴盆里放上一盆温水,供96岁的母亲洗澡,是胡新国雷打不动的“习惯”。11日,女儿回家,说她来给奶奶放洗澡水,胡新国制止,担心女儿把控不好水温。


  胡新国搀扶着老母亲石子英在村子里走走,看看村里的变化。 记者杨涛 摄
  今年71岁的胡新国,5年前与妻子王青枝一起,从新洲城关回到旧街街石咀村老家,专门照顾年事已高的母亲,孝善之举被村民传为佳话。
  在省城上班的女儿和儿子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女儿每半个月回家探望一次;儿子、儿媳只要不加班,双休日也必定从汉口回家。
  村民胡春雷说:“胡老师一家是我们全村学习榜样。”胡新国退休前教过书,村民们喊他“胡老师”。
  传承良好家风——
  离城返乡照顾九旬母亲,他自封“招生办主任”
  胡新国给自己封了一个职务:“招生办主任”——家里招呼生活办公室主任。
  母亲因为过不惯城里生活,多年前独自一人回到老家居住。胡新国与妻子因为要照顾孙儿一辈,只能每个周末回老家看望母亲。5年前,带大孙儿一辈后,胡新国与妻子决定回老家陪伴母亲,给自己封了个“招生办主任”的“职务”。


  胡新国带着老母亲石子英在村子口走走,看看村里的变化。 记者杨涛 摄
  “‘职务’虽然是调侃,但时时提醒我自己,要把母亲照顾好。”胡新国说。
  回家第一件事,胡新国就改造了家里厕所,让母亲如厕更加方便。
  母亲饮食上有两大喜好:一个是妻子做的蛋炒饭和糯米饭;一个是妻子煲的汤。每天一早,胡新国就去菜市场,买好一天的菜,安排好母亲的伙食。
  母亲患顽固性皮肤病多年,需要天天洗澡,每天下午5点,胡新国都坚持自己给母亲放好洗澡水;每晚10点,临睡前,都要去一次母亲的房间,看母亲被子盖好没有,房间温度是否合适。
  “这份细心与坚持,一直感染着我和哥哥。”女儿给父亲胡新国竖起大姆指。


  胡新国的子女们经常回来一起看望和照顾老人,让老人感到很幸福。 记者杨涛 摄
  母亲对奶奶的孝顺,胡新国记忆深刻。
  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总容易走失。每次走失,母亲不厌其烦地找。那时,母亲每天要到村集体上工,奶奶走失后,只能利用中午休息或夜间时间找寻。胡新国向母亲建议,上工时将奶奶反锁在家里,就能省些麻烦。母亲却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哪有人愿意把自己关在家里的呢?我们辛苦一点不算什么,奶奶是病人,要让她心里舒坦。”
  因为患病,奶奶还有一个怪癖,喜欢抠棉被里的棉絮。奶奶每抠坏一床棉被,母亲就给奶奶换上一床好的。胡新国不理解。如今,他也当爷爷了,才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是在用行动告诉奶奶,即使她生病了,小辈也不会嫌弃她。
  “我们也不嫌弃我们的奶奶。”胡新国的女儿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奶奶尽管患有皮肤病,我回来都是和奶奶一起睡,我嫂子回来也喜欢跟奶奶睡一起。”
  育化淳朴民风——
  把乡亲的事当作自家事办,他被笑称为“村六把手”
  “平时多跟村委会联系,遇上事情,村委会解决不了的,就找胡老师帮忙。”2016年,洪山区城管委驻旧街石咀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孙勇到石咀村报到,上一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与他交接时,这样告诉他。


  胡新国和妻子每天为石子英老人做饭。 记者杨涛 摄
  没过多久,胡新国还真的帮上了孙勇。村里一个贫困户,儿子在读大专,姑娘在读初中,夫妻俩在新洲城关打工,既没精力照顾姑娘,也无力承担两个孩子的学杂费与生活费,于是想让姑娘辍学。
  孙勇几次上门给对夫妻俩做工作,让孩子至少念完义务教育。夫妻俩不肯,孙勇请来胡新国帮忙。胡新国答应夫妻俩,设法联系爱心人士资助姑娘生活费(义务教育学费全免),并让姑娘转学到城关中学读书,方便夫妻俩照顾孩子。夫妻俩这才同意让女儿继续上学。2018年,姑娘以优异成绩考上新洲一中。夫妻俩专门向胡新国道谢。
  “胡老师是个热心肠,乡亲们的事他都当自家事办。我们村委会干部都说他是村里‘第六把手’——村委会有5名干部。”石咀村支书刘明望说,胡老师在村里德高望重,他以良好家风育化着村里淳朴民风。
  胡某与堂妹家隔阂多年,胡新国一直想着调解。堂妹父亲去世,胡新国意识到这是个绝佳机会。“人死为大”,他想让胡某去堂妹家祭奠叔父之机,促成两家和好。
  胡新国到胡某家说明来意,胡某却坚持让堂妹先道歉。胡新国对他说:“上门算数。”意思是堂妹上门就算是给他道歉了。胡新国又说服胡某堂妹,陪着她一起上了胡某家。两家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胡新国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老母亲石子英。 记者杨涛 摄
  大龄青年胡某林身无一技之长,年近三十还没找到对象,父母为他的婚事直发愁。胡新国主动让省城的儿媳帮忙给胡某林介绍工作。儿媳推荐胡某林到武汉一家4S店当学徒。胡某林学成后,一个月拿到7000元工资,很快找到对象成了家。胡某林父母人前人后总是说“胡老师是好人”。
  “大家同住一个村子,抬头不见低头见,和和气气地相处有益身心健康。”胡新国的初心简单如斯。
  倡导时代新风——
  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他是群众眼中的“知宾先生”
  71岁的胡新国,思维依然如年轻人一般活跃,喜欢新事物,热爱新风尚。
  两年前,他以69岁的高龄报考驾校,仅仅40多天时间,完成了科目一至科目四的全部考试,顺利拿到驾驶证,成为武汉市最高龄拿到驾驶证的市民。
  别人说他是为了“玩味”,胡新国却说是要保持年轻人的心态,积极向上。
  去年,胡新国组建了“和谐石咀”微信群,80多名成员中,超过9成是中青年人。胡新国几乎每天都在群里转发一些“心灵鸡汤”。《最难的教养,是对家人的和颜悦色》《宽容的至高境界》《站在生命的最高处》……年轻人看了,纷纷点赞。
  “村里民风好坏,关键就在我们老人要给年轻人当好风向标。”胡新国说,老年人不能因循守旧,倡导时代新风,年轻人才乐于接受。
  因为文化程度高,懂礼节,识礼数,村民的红白喜事都请胡新国当“知宾先生”(安排、招呼宾客的人)。胡新国往往借此“便利”,倡导他的理念:丧事从简,婚事从新。
  新洲乡下婚事,沿袭旧习,礼节繁多。一些礼节甚至有伤大雅。2017年5月,村民胡双兵的儿子结婚。因胡双兵的儿子在城里打工,胡新国建议:按照城里人的婚庆仪式举办婚礼。胡双兵赞成。文明、喜庆的新式婚礼一下子吸引了全村人。自此,村里的婚礼都新式操办。
  遇上白喜事,胡新国力倡简办,但有一个环节必不可少:开追悼会。悼词都是出自他之手,借此悼念老人,启迪后者。
  方家(化姓)兄弟5人,4人在外打工,年逾九旬的母亲独居一室,少有人料理。在家的一位兄弟参加一次追悼会,听了胡新国念的悼词后,泪流满面,回家与几兄弟商量,好好赡养母亲。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在外打工的出钱,在家的出力,让母亲安享晚年。当天,方家兄弟就将母亲接到自己家住。
  “孝敬老人,互帮互助在石咀村蔚然成风。”刘明望说,2018年,石咀村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授予“五星党支部”。(记者李亦中 通讯员程书雄 张芬 刘慧)
  【编辑:叶子】
  (作者:李亦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