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公园能否多建球场,武汉是这么规划的
2019-01-23 18:39:00 来源: 长江日报


  青山公园内的足球场地 记者杨荣峰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23日讯(记者杨荣峰)在公园内建设球类运动场地一直是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http://liuyan.cjn.cn/)上的热门话题,不少市民认为,大型体育场馆太远,路上耗时间,不如就在家门口的公园内多建球场,走几步就到,何乐不为?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公园内建球类场地早有政策支撑,《武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要求在公园等适宜地带,建设球类运动场等公共体育设施,《武汉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实现公园绿地与体育用地在功能上复合利用。将体育场地纳入设计规划也开始成为全市新建公园项目的建设趋势。
  家门口的公园内盼建球类运动场地
  周先生和一群羽毛求爱好者在后襄河公园的园间马路上打了十余年羽毛球。最近,由于公园管理逐渐趋严,拉网打球被禁止。周先生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建议,堵不如疏,可顺应需求在后襄河公园内修建一个羽毛球场地。
  除了周先生,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也有不少市民建言,在公园内多修建球类运动场地。


  戴家湖公园内的运动场地 记者杨荣峰摄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此类留言有近30条,各区都有所涉及。市民们认为,虽然武汉各处江滩都已经修建了多样化的球类运动场地,各区也不乏大型体育运动中心,但许多居民希望能在家门口的公园打球,建议在已建成的公园内,增加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小型足球场之类的球类运动场地,将球类运动场地分散化,让市民们就近打球。
  市民陈先生向记者建议,现在全市公园多,分散布局的公园能够满足各区域居民的日常休闲锻炼需求。“上十分钟就走到了,打完球了还可以在公园内散散步。”
  已有政策支持公园绿化和体育场地复合利用
  长江日报记者从市园林和林业局了解到,武汉市部分老公园或因为体量小,或因为人流量大,或因为环湖而建,或因为管理人员有限,在建造之初没有考虑体育运动场地。现在,随着市民的体育锻炼需求增加、投资建设方式的多样化、第三方后期维护运营方式的成熟,新规划的公园项目也开始因地制宜综合设计公园内球类运动场地。
  长江日报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武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中提到,在公园、江滩、河滩、湿地、生态隔离带等适宜地带,建设健身绿道、健身路径、健身广场、球类运动场等公共体育设施。《武汉市全民健身条例》也要求,公园绿地与体育用地在功能上实现复合利用。复合利用指公园中设计体育场地的面积算作绿化用地面积。对此,市体育局也在积极沟通各部门,普及“公园体育化”的理念。
  公园体育互融成未来发展趋势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武汉市部分城区明确了在公园内新建球类运动场地的计划。
  《江汉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称,在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广场新建笼式足球、户外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场等健身场地。
  长江日报记者从江汉区园林局了解到,根据规划,园林局计划将后襄河公园等多个公园的绿道进行连通,并在此基础上修建羽毛球等多种球类场馆。
  《青山区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称,以南干渠游园、青山绿荫广场(公园)、和平公园、新江滩体育休闲广场、武丰闸湿地公园等7大公园为纽带,布局健身路径、建设体育主题广场、开设游泳馆等公共体育设施,逐步实现“公园体育化、体育景观化”。
  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发现,青山区戴家湖公园于2018年在公园内建成了6个五人制足球场合一个多功能体育场,辐射工人村一带,青山公园内也早就建成了羽毛球场和五人制足球场,运营良好,青山和平公园也正在新建篮球场。
  而针对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市民的建议,办理单位也表示将进行研究或纳入规划。
  【编辑:叶子】
  (作者:杨荣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