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传统村落变成工业标本
2019-02-13 20:49: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近日,半月谈网一则介绍我国传统村落的消息,引发关注。这些被称为“文化活化石”的传统村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走向消亡。“传统村落差不多每两天就要消失一个。很多地方初见时还原汁原味,几年后已面目全非或不复存在。”而“保护性破坏”要对这种消亡负责。

近些年来,乡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发展速度还是远不及城市。大部分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奔向城市工作、生活,村落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要想振兴乡村,就要先聚集人气。为了吸引人口回流,一些村落纷纷开发旅游业。开发旅游的原旨是为了保护村落,通过旅游带动经济,从而增强乡村的“造血”能力。计划是好计划,但一些不得其法的操作,却给这些传统村落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保护性破坏”。

比如一些急功近利的改造方案,什么火热,就盲目模仿什么。湘西的村落火了,就把自己的村落改成吊脚楼的样式;徽派建筑火了,就把自己的村庄刷成黑瓦白墙。如今,传统村落里遍地都是这种风那种风,整齐划一的仿佛流水线产品,明明是“正版”,硬生生被改成了“高仿”。

传统村落的价值,在于它烙印着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不同的村落各有不同的韵味,是文化流传最好的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其实也是为了保护这些千姿百态、“千村千面”的“活文物”。如果因为不得其法的开发,而毁掉了乡村的特色,把它们做成售卖给游客的工业化产品,这样的“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对于那些走出村落的年轻人而言,这些被改造过的乡村,已然丧失了昔日的“乡愁”,还如何牵挂他们,吸引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

传统村落和一般乡村的振兴可能有所不同,不是简单靠加强基础建设、吸引资本下乡就能够完成。传统村落之美,美在文化的沉淀,美在时间的留存,正是岁月一点一滴的打磨,才有了如美玉一般的传统村落。保护和振兴传统村落,也不可忽视了这一特点。因地制宜、因村设计,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是保护传统村落的前提。保护和振兴传统村落的设计方案,也不能偏离这个前提。

【编辑:朱艳琳】

(作者:李尔静)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