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第三工厂4月投产,将新增产能12万台
2019-02-26 20:23: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26日讯(记者康鹏 通讯员 张敏) 长江日报记者现场探访获悉,东风本田第三工厂已基本建成,目前正进入试制生产阶段,向4月正式投产全力冲刺。
  硃山湖畔,山水相连,东本三厂的厂区内,冲压、焊装、涂装、合成树脂、总装、发动机装配等一期12万辆厂房建设及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现场仍有一些吊车、工程车正在作业,工人们正在进行厂区绿化、路面沥青施工等收尾工作。二期24万辆冲压扩建厂房等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焊装车间内灯火通明、整洁有序,200多台机器人已全部安装到位,并按照目前生产节拍进行各工序自动打点焊接,场面十分壮观。


  东风本田三厂主体厂房已基本建成,4月份即将投产。记者郭良朔摄
  “从去年12月起,三工厂一期已进入试制生产阶段。目前已推进至‘量2’阶段,每天都有小批量生产,以对车辆生产品质、生产系统运行、人员习熟等内容进行确认。3月份将进入‘量3’阶段,重点对生产的连续性、批量生产的运行状态及品质进行最后测试,确保4月份正式投产。”东风本田规划技术系负责人王铁柱介绍。
  东本三厂于2016年12月8日启动建设,占地面积1475亩,按照一次整体规划,分两期进行实施。一期项目年产能为12万辆,即将建成投产。二期项目已于2017年11月启动,预计将于2020年投产,最终达成24万辆产能。
  据悉,东本三厂项目在一厂、二厂的基础上,对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做了许多改进与提升。比如,冲压车间导入全球领先的全伺服、高速化柔性冲压线,4.3秒即可完成一件冲压件,相比一、二工厂,效率大幅提升,单台成本降低。焊装车间一期项目一次性导入机器人数量超过200台,实现了打点自动化率100%。在节能环保方面,涂装车间采用了多种新设备新工艺,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排放。”王铁柱介绍。
  在厂区内设有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2400立方米/天,可对厂区内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和回用。“一般的中水可用于洁厕等,通过反渗透装置处理过的中水,用于生产车间冷却塔补水,最大化再利用。由于三工厂项目临湖,为了防止中水影响地下水及湖水水质,未用于厂区绿化浇灌。”王铁柱介绍。
  东本三厂一期项目将有约1800名工人,首款投产车型为一工厂已量产的CR-V,具备柔性生产能力,未来还将导入ELYISON、URV等车型。同时,东本三厂还具备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后期将导入新能源车型。
  链接
  首次一年内引入两大整车项目
  武汉开发区加速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2018年,武汉开发区成功引进吉利整车与飞行汽车项目、东风日产“云峰”项目,首次实现一年内引进两大整车项目。
  武汉开发区被称为“中国车都”,聚集了东风集团总部,东风有限总部、神龙、东风本田、东风雷诺、东风乘用车、开沃汽车、新兴重工等整车企业,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东本二厂生产线。记者任勇 摄
  去年,该区汽车总产量超过100万辆,产值超过3000亿。东风公司整车销量达383万辆,继续保持行业第二。日前,在2019年经济工作会上,武汉开发区提出,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全球知名“车都”。
  “开发区的汽车产业已经成长为一棵大树,但这棵大树的枝叶还不够茂盛,要坚定不移做强做大做优汽车产业。”武汉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目前,东风云峰项目正在建设中,同时,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也在加速中,一期项目——封闭测试场已基本完成地基处理,即将进入土方开挖阶段,今年9月份完工。
  今年,武汉开发区将加快推进吉利、东风“云峰”整车项目,积极引进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提升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紧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发展趋势,加速建设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引进培育“三电”系统、智能芯片、无人驾驶、通讯导航等下一代汽车项目,并大力引进汽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汽车金融、汽车销售等业态,提高汽车产业链附加值,推动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编辑:刘思】
  (作者:康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