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稻米起源于印度和日本,中国人不答应!
2022-08-23 09:54:00 来源: 长江日报
  一日三餐,你知道稻米起源于哪里吗?
  武汉不久前获评“国际湿地城市”,你想过稻米其实也是人与湿地的连接之一吗?
  鄂州蒲团乡水稻育种基地的水稻种子。
  8月21日,由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策划组织的第三季自然通识课第五课,邀请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员、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顾延生为我们讲述一粒稻米的前世今生。
  顾延生教授。
  稻米的起源,于生物而言,涉及物种的起源及遗传;于人文而言,则涉及着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播之路。
  两位栽培作物起源研究的奠基人对稻米起源的认知。
  “关于水稻的起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学者认为水稻的两个亚种:细而长的籼稻与短而圆的粳稻,分别来源于印度和日本,因此它们的国际命名分别是以印度英文名为词根的‘indica’和以日本英文名为词根的‘japonica’。”
  但是,这样的认定一直缺乏证据和考古遗址记录。
  鱼鳞状纹饰统计可以在种一级水平有效区分野生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1998年在期刊《Antiquity》发表了一篇文章,用水稻稻叶和稻壳中稳定存在的植硅体为解码:
  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发现了12000年前的野生稻植硅体和10000年前的栽培稻植硅体;
  在距今10000年前的浙江上山文化遗址发现掺杂稻壳的陶片,表明长江下游新石器早期古人类已经开始类似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稻作。
  人类早期水稻栽培场景模拟再现。
  上山文化遗址是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存之一。
  著名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还曾为此处题字‘万年上山,世界稻源’。
  戳视频看→“水稻真的起源于中国吗?”
  这些有力的考古证据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震惊,证实了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才是栽培稻发源地。
  并且,籼和粳的国际命名也应该从“indica”和“japonica”改为中文拼音“xian”和“geng”。
  为何粳的读音标注为“geng”,而不是字典里的“jing”?
  实际上,这是以老百姓的读音习惯而非字典标音为准。并且,以geng为发音,更有助于对我国稻米文化的追溯求源。
  顾延生与小朋友互动。
  稻米的演化史,还要追溯到它始料未及的一场相遇。
  万年以前,我们长江边的祖先发现了淀粉含量高达80%的主食。
  但当时的野生稻可不像如今的栽培稻这么“听话”,它们有的匍匐在地,还动不动就掉粒严重。
  躺倒的水稻因为与地面接触面积大,产量相对会减少,种子也更容易被水分浸泡,腐烂变质,或被地面动物吃掉。
  此后万年间,在人类对温饱的追求下,水稻与人类“相爱相杀”,水稻被迫“卷”到起飞,不断进化——
  正因为4000年前,粳米与籼米的分化,才让稻米得以漂洋过海,适应各种环境。
  如今,稻米正养活着全球60%的人口。
  戳视频看→“水稻为什么不能躺平”
  而人类的改造总会需要与自然打“配合战”,看似满身毛病的野生稻藏着在自然界生存的智慧。
  1970年,一株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生水稻,就成为了袁隆平破局杂交水稻的关键实验材料。
  湖北鄂州的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水稻育种试验基地。
  目前,我国已把野生稻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关于水稻的秘密,我们还在向自然不断发问。
  湿地之上,稻米飘香。
  从水稻的起源与演化历史不难看到,生态兴则文明兴,当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湿地栖居的人类,也将难以为继。
  10000年以来,人类对水稻的驯化从未停歇,袁隆平院士研发的超产量杂交水稻和海水稻是当今人类成功驯化的风向标。
  湖北鄂州的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水稻育种试验基地。
  种子是植物研究的芯片 ,对水稻的驯化离不开对野生稻的基因密码的解锁。
  我们必须保存好野生稻的遗传基因,这也意味着要保护好野生稻生长的野外湿地环境。
  中国水稻种子卖到乌干达。
  如今,作为水稻生产地之一的武汉,也在为水稻培育和湿地保护作出积极努力。
  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就在武汉,武汉也正在打造“中国种都”新名片。
  稻浪。
  目前,武汉已正式入列“国际湿地城市”,且将在今年11月份代表中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武汉将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审议公约发展战略性议题,发布《武汉宣言》,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作出新的贡献。
  (文字|黄亚婷 郭可滢 付玥玥 图片|李子云 海报|付玥玥 视频|刘帅 蔡燕秋 制作|付玥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