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2022-09-14 23:45: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4日讯(记者黄莹)9月14日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消息《红钢城走出一批芯片工程师》受到读者关注,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引发反响,纷纷在大武汉APP上留言,要赓续红色血脉,积极投身新时代国之重器建设,在关键技术和基础前沿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芯片工程师余慕妮从小生活在武钢,因忙于研发项目,未能参与当天一号高炉的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挺遗憾的,我从小就多次听父母讲毛主席视察一号高炉的往事,听说停炉后建成了工业遗址公园对外开放,一直就想去看看这个祖辈奋斗过的地方,实地感受高炉的红色情怀。”
  她对长江日报记者说,身为武钢子弟,从少时求学到成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祖辈身上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一直激励着她。“钢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祖辈为之奋斗的国之重器,芯片是新时代的国之重器,作为工程师的我们要主动干好自己的事,在高技术产业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总经理肖希博士是位“钢二代”,也是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在他看来,武钢人的精神和形象,应该用武钢“CBD”——“红钢城”三个字概括。“红”是武钢人矢志效力国家的红色基因;“钢”是武钢人不屈不挠的钢铁意志;“城”是武钢人众志成城、敢为人先的气质。老一辈武钢人从无到有建起钢铁之城,从第一座高炉白手起家到硅钢产量世界第一,时代在变,武钢人团结实干、永争第一的品格一直不变。
  受此鼓舞,肖希年少求学时选择当时前沿的光电子专业。2013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最年轻的副研究员的他,放弃北京稳定的编制和优越待遇,加盟武汉邮科院,投身光电子芯片产业化工作。是“以‘红’‘钢’‘城’为代表的武钢精神一直指引我前行,我有幸参与并见证武汉从‘钢之城’向‘光之城’蝶变。”
  经多年努力,肖希和他的团队在硅光芯片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打破一个接一个国外垄断。他表示,将按照总书记指引,继续肩负“追光筑芯”的使命,聚焦“卡脖子”领域,着力打造大国重器。未来锚定网络通信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在下一代光通信技术、硅基光电子芯片、6G等方向持续投入并不断突破。
  “高炉炼铁又炼人,激发了我的追光造芯梦想。”青山区长大的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芯片工程师葛鹏说。他认为,“钢与铁”也同样是中国奋斗者、建设者们的精神。面对当今芯片、光电等行业新的外部封锁与压制,在这些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像前辈一样由追赶到超越,是当代中国技术人员的使命和责任。即使某些技术暂时被“卡脖子”,也可以在关键细分领域,或者新技术领域,逐点创新,分阶段创造先发优势。
  “有知识、有技术、有作为,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底色。坚韧奉献、无畏前行,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态度。”葛鹏说,未来将持续“补弱链,强短板”,充分利用自主科研创新优势,积极探索第三代半导体光源领域的前瞻技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硬核科技企业,在中国高端半导体光源产业的创新之路上“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一号高炉前炼铁院士和光谷博士“同框”,红钢城走出一批芯片工程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