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欧洲总站)向全球报道英国友人西蒙的“武汉故事”
2022-10-12 20:25: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12日讯(记者万建辉)为纪念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设在伦敦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总站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寻找新时代的“破冰者”》。伦敦时间10月10日下午3时、北京时间晚上10时,总台欧洲总站向全球发布了“破冰者”系列第3季第1集——短视频《“破冰者”西蒙·霍沃思:一个英国家庭与中国的六代情缘》,和欧洲总站记者孙澜、加里·帕金森合写的长篇英文通讯《“破冰者”:西蒙•霍沃思》,向全球受众介绍2012年来武汉投资的英国企业家西蒙·霍沃思及其家族延续六代的中国情缘故事。
  西蒙祖母59年前在武汉写下日记


  英文报道截图:西蒙在家里阁楼找到祖母的日记
  70年前,一批英国企业家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寻找中英两国合作的机会,他们被誉为“破冰者”。《寻找新时代的“破冰者”》融媒体系列报道旨在走近这些“破冰者”,传承“破冰精神”,搭建中英友好的桥梁。该系列分4季推出,每季为观众带来5位“破冰者”故事。第1、2季“破冰者”包括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历史学家、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撰稿人兼主持人迈克尔·伍德,英中了解协会主席佐伊·瑞德,大英图书馆前中国馆馆长吴芳思(Frances Wood),中国马术奥运第一人、英籍华裔运动员华天等历年在中英交往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英籍人士。
  融媒体报道中,时长7分28秒的视频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再现了当年西蒙接到父亲关于家族与中国渊源的邮件之后,从位于英国剑桥附近的赫特福德郡驱车3小时,赶到位于曼彻斯特附近柴郡父母老宅,寻找已故祖母留下的中国日记等珍贵史料的场景。其中播放了西蒙祖父母上个世纪60年代访问武汉时拍摄的珍贵影像,特别展现了西蒙祖母在武汉写下的日记原件。视频中西蒙还朗读了祖母1963年4月14日武汉日记中的一段。视频以西蒙最近的讲述为主,许多镜头和照片都是几年前长江日报记者余坦坦赴英时拍摄的。


  报道中介绍了几年前余坦坦奔赴英国西蒙的家里采访。
  据西蒙的好友余坦坦介绍,早在1874年,西蒙的高祖就开始与中国做丝绸生意,是英国最早一批与中国做生意的商人。此后,其家族中每一代人都与中国有着密切往来。到西蒙的大儿子乔治在上海实习,其家族六代人都与中国有了友好交往。2012年,在中国寻找投资机遇的西蒙被武汉快速的发展和巨大的潜力吸引,决定在武汉成立公司,与湖北、武汉合作,将英国的生物科技引入中国市场,开展生物科技方面的研发。鉴于西蒙在中英科技与人文交流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2015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黄鹤友谊奖”,2017年获得当时中国政府为表彰外国友人而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国政府友谊奖”,并先后两次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
  与祖父母站在同一座武汉长江大桥下,西蒙动容
  参与拍摄的欧洲总站记者孙澜透露了一些采访拍摄西蒙的细节。此次报道发出后,她在朋友圈中写道:“故事拍摄了两天,第一天西蒙驾车往返6个小时,准时出现在采访现场,让我们肃然起敬;第二次,赶上了英国几十年不遇的高温天气,40℃暴热,在我们的要求下,西蒙西装革履,一丝不苟,前后完成了6个小时的拍摄,毫无怨言,细微之处显现真性情,让人敬佩。”
  孙澜说,这一集是《寻找新时代的“破冰者”》系列拍摄最过瘾的故事之一,我们尝试了“情景重现”“情节带入”等环节,拍摄过程中得到了西蒙博士的大力支持。谈到50年后竟然与祖父母站在同一座武汉长江大桥下,听着同样的故事,西蒙和我们都不禁动容。


  西蒙和余坦坦在武汉高校分享《剑桥笔记》。
  她还介绍,“故事拍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事同行老师的倾情帮助,尤其要感谢长江日报余坦坦老师和宋文君(西蒙的武汉助手)的无私分享与耐心讲解,才让故事得以呈现。如果有小伙伴想更多了解西蒙家族的故事,强烈推荐余坦坦老师著作的《剑桥笔记》。”《剑桥笔记》是余坦坦创作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讲述西蒙家族六代人140多年的中国故事。


  报道中介绍了长江日报记者余坦坦著的《剑桥日记》。
  在长篇英文通讯《“破冰者”:西蒙•霍沃思》中,西蒙说,他去中国不仅是为了做生意,去中国最重要的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西蒙说他有一个“中国梦”,梦想在中英两国之间搭建一座理解的桥梁,为了这一梦想的实现,他曾多次举办活动,让两国年轻人彼此相识交往,进而推动两国民众互相了解。
  “我们需要更多像西蒙这样的友人,在中英之间架起友好、友善、友谊的桥梁,连接中西,造福两国人民。”另一位参与拍摄的欧洲总站记者杜毓斌说。
  自从2020年1月应中国政府邀请来北京开会并顺道访问武汉之后,受新冠疫情影响,西蒙至今再没有来过武汉,但武汉一直是他牵挂的“第二故乡”。


  英文报道截图:武汉,西蒙的第二故乡
  在视频的后半部分,西蒙用将近1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余坦坦到他家中采访并出版《剑桥笔记》一书的“武汉故事”。西蒙与余坦坦因市民大讲堂而结识,并多次互访,成为好朋友,西蒙说余坦坦是他的“中国兄弟”。
  此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总站的报道,是继2020年6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报道、2021年7月新华社国际部面向全球推出短视频《六代情谊》之后,英国友人西蒙·霍沃思与本报记者余坦坦第三次携手“登录”中国央媒,跨洲讲述中英友好交往的民间情缘与“武汉故事”。


  西蒙在英国家乡与来自武汉的孩子交流。
  链接》》》
  近万字的长篇英文通讯《“破冰者”:西蒙•霍沃思》,更为详尽地讲述了西蒙对中英人民交往的热切期望与展望,以下内容摘自这篇英文通讯:
  ——“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长久以来我以为走出了一条独立的路,没想到却是在踏着祖辈的足迹前行。”西蒙说。从祖母的日记里,他得知祖父母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两次来到中国,其中武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是太神奇了,祖父母在武汉度过了愉快的时光,而我居然也在同样的城市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如今伫立在长江边上,听着人们讲述长江第一大桥的故事,想到祖父母曾经站在同样的地方,听着同样的故事,这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妙不可言,也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感情。”
  ——西蒙说,选择在中国投资,除了个人的情感因素,也是因为中国蕴含的机遇。“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家,能够同时具有资金与市场两种资源,这是中国巨大的优势。”
  ——“过去,我的高祖父把丝绸从中国带到英国;现在,我把最新技术从英国带到中国,算是家族对中国的回馈。”但西蒙说,与其说中国需要这些技术,不如说,是中国给了这些技术施展的空间。
  ——西蒙认为,全球领军者这一接力棒在各个国家之间传递,如今已经递到了中国的手上,“现在要看中国的了!”
  ——西蒙说:“祖母在日记里写道,1963年他们在武汉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却只看到4辆汽车,如今武汉的汽车已经数不胜数。然而在中英关系这座大桥上,目前还是只有寥寥的几辆车。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想去人为地制造堵车,让中英的大桥上有更多的汽车驰骋。”
  ——几年前,西蒙创作了一幅画,借此表达他对全球发展的看法。画面左边是天安门等中国标志性建筑,右侧则是大本钟等英国地标,画面中间是徐徐放下的伦敦塔桥,象征中英两国互通互惠,但引人注目的是西蒙用不同的色调将两岸的风景区分开来。西蒙说:“英国这一侧是黑白为主,而中国这一侧则色彩绚丽,我想借此表达中国的时刻已经到来,全球的目光正逐渐被中国所吸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