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率先!武汉实现社区应急服务站全覆盖
2022-11-07 20:25:00 来源: 长江日报
  5分钟,11人,17楼……这组教科书式的燃气泄漏应急处置数据,并非来自演习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而是武汉市江汉区天仁社区应急服务站队员们处理的一起真实的突发应急事件。


  社区应急服务站平时的站务风貌。
  缺人、缺装备、缺训练和指导,应急资源和力量严重不足是城市基层应急管理的“痛点”。前不久,应急管理部召开的2022年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对武汉市在全国率先全覆盖建设社区应急服务站的做法,给予了“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引领性”的评价,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应急队员徒步冲上17楼
  昨天,天仁社区书记、应急服务站站长秦才杰打开该社区应急服务站日志,说起今年7月26日社区发生的这次事故,仍记忆犹新:
  那天上午8时35分,社区网格员刘小月接到居民电话,说小区11栋散发出浓烈刺鼻的燃气味道,刘小月立即报警并联系燃气公司。
  与此同时,居民汤卫琳等2名党员闻讯通过网格群和大喇叭引导居民绕行,本栋居民特别是高层住户开窗通风、暂不出门。居民盛雨等2名志愿者分别守在两个单元门和电梯口——只许出,不许进,电梯停运,现场严禁使用明火和打电话,以免发生爆燃。
  秦才杰则带着5名应急队员冲进事发楼栋,爬上17楼,快速在楼道内找到了老化破损正在漏气的燃气管道。此时,楼道内燃气弥漫,不一会儿,几个人就被熏得眼泪直流。秦才杰喊人拿来一条打湿的厚毛巾,快速缠住漏气部位。此时,离接到居民电话,不到5分钟。
  不久,燃气公司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抢修,查看情况后,直夸先期处置及时、得当。
  应急“种子”在社区生根
  危急时刻,一个小小的社区应急服务站为何能爆发出这样的“战斗力”?走进天仁社区应急服务站,可以看到满满当当的应急物资储备点存放着交通、防护、通信、灭火、破拆、侦检、救生、医疗及其他等九大类应急救援装备器材。
  秦才杰告诉记者,站点的应急队员由社区干部、物业人员、居民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由社区党组织直接领导,承担应急宣传教育、灾害预警提示、隐患排查治理和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等四项职责,并建立值班备勤、隐患排查、信息报送、培训演练、志愿者管理、装备器材管理等6项工作制度。
  武汉市整合社区微型消防站及其他资源,统筹资金7500万元,开展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希望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
  除了队伍和装备建设,全市分3年对社区应急服务站负责人进行轮训,内容包括政策理论、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目前,已有1000多人参训,1000多颗应急“种子”在社区“落地生根”。
  60支应急科普小分队走进社区
  昨天上午,蔡甸区常福社区应急服务站副站长孙海啸打开“武汉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数据显示,该站在平台上的“活跃指数”达26555,排名全市第一。
  该平台由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开发建设,用于集中管理社区应急资源、实时掌握运行情况、全面展示工作动态。各站开展的应急宣传、培训、演练和隐患排查,参与的应急处突等工作,简报上传平台后,可被量化为“活跃指数”,在全市排名。
  武汉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围绕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作制度和体系:
  市、区两级建立常态化技能比武机制,比拼突发事件处置技能,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不断提高社区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社区应急服务站与消防救援站建立联勤、联动、联战机制,提高“打早、打小、打了”能力。
  全市256个社区应急服务站与所在地铁站点开展常态化联动,为地铁隧道险情处置提供前置力量,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巨灾风险。
  东湖高新区和江汉区等城区还出台配套措施,对参与先期处置的应急队员和志愿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武汉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1440多个社区应急服务站陆续建成以来,对于涉及居民安全的风险隐患强调“打早、打小、打了”,累计排查风险隐患12469起,参与先期处置10764次,开展应急宣传培训演练3869次,实现了小险不亡人、小患不扩大,就近调度、就近响应、就近处置的快速响应目标,已成为全市综合性风险防范、先期处置的战斗堡垒。
  今年开始,武汉市从16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中培训选拔100多名讲师成立60支小分队,深入社区开展应急科普,向居民讲解灾害、意外事故、常见意外伤害和急症的处置等自救互救和紧急避险知识技能。
  (长江日报记者齐翔 通讯员李殷 何博 孙海啸)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