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押困难户应该反思为何走到这一步
2018-10-20 03:49: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质押困难户应该反思为何走到这一步

  证券时报记者 王一鸣

在监管层的鼓励之下,包括地方政府、国资等在内的多方力量正在参与化解A股股权质押风险。

面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问题不断凸显,近期,深圳成立专项小组,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以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继深圳开“风气之先”,近日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地相继传出学习深圳模式跟进“排雷”的消息,正能量正在慢慢蓄势。在此之前,国资已抢先一步用真金白银驰援企业。

地方政府、国资在行动。10月19日,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对外界表示,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同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提出,是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基金、合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分别或联合组织新的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促进其健康发展。在此之前的10月12日,证监会已修订有关规则,允许上市公司募集配套资金可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

各方出手助力缓解股权质押风险的背后,是伴随着今年A股持续深度调整,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实控人股票质押正面临平仓风险。数据显示,股权质押新规要求上市公司全部股权质押的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50%,但仍有不少公司质押比例超过这一红线。目前沪深两市质押比例高于70%的共有16家,位于50%~70%之间的有128家,质押比例介于30%~50%之间的有626家。而股权质押风险将可通过不同渠道传导给上市公司,例如股票平仓导致实控人变更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稳定性、实控人无法履行融资担保承诺对上市公司流动性产生冲击等。其中,不乏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A股上市公司,且实际控制人股票质押融入资金主要用于上市公司业务发展的,存在被误伤的情况。并且,如果出现大批上市公司陷入股票质押危机的情况,无疑将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稳定发展造成破坏。

在股市低迷的当下,各方出手帮助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缓解股权质押风险,对实控人、投资者等各方来说是松一口气了,在此背景下可以预期的是,当下资本市场的整体股权质押风险应当可控。只是,相关上市公司之间因各自基本面不同,受“驰援”的范围、程度或将有所差异。例如深圳对本次“驰援”具体对象有着较高标准,具体将由深圳高新投、鲲鹏基金等管理机构按照市场机制和专业判断自行遴选,范围在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的上市公司;并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以及实控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等条件。目前,相关机构根据“基本门槛”已初步筛选出首批20至30家符合条件的企业。

在为各方快速反应“驰援”上市公司点赞之余,深受“股权质押风险”困扰的上市公司实控人是否也应思考为何会出现当下之局面,撇开宏观因素影响,在涉及到自身企业动用资金资源做重大决策的环节上,上市公司实控人、管理层们在动用杠杆时是否做到了量力而行,一些项目的扩张上是否又过于盲目等,而忽视了如何从长远角度保持企业健康发展。某知名企业家曾总结过往经验时认为,一个人在取得成功之后,特别是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会更加自信,这是积极的一面,但同时往往会带来副作用:被胜利冲昏头脑,变得盲目地自信即自负,变得主观,不够理性、客观地看待一件事情。例如部分企业家常以自己的判断来代替市场需求,作出错误的决策,产生盲目扩张的冲动,从而将企业拖向失败的深渊。美国兰德公司一份统计显示,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所造成的。

“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成就永远都要战战兢兢,如覆薄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这样说。

作者:王一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