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近忧”也要排“远虑”
2018-10-20 03:49: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解“近忧”也要排“远虑”

  证券时报记者 梅双

近期,各地国资驰援上市公司的消息犹如一颗速效救心丸,给相对疲软的市场以振奋。这一波助攻无疑是雪中送炭,但从长远看,只有完善配套举措,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才能实现将来的锦上添花。

国资出手驰援上市公司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市场低迷之时,越来越多的公司面临触及平仓线的风险,甚至是实际控制人失去实控权的风险。受到流动性等因素影响,很多公司自救显得有心无力,启动回购或主要股东增持也难以实施。此时,如果没有有效补救措施,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如此窘境下,国资的出手可谓及时雨。

从这些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可以看出,驰援并非“施舍”或“救市”,负责运作相关资金的管理机构,不是义务的救助,而是背负有盈利考核指标的。纳入驰援名单的公司,即使得到资金支持,也不意味着就彻底脱离风险。想要获得支持,还需通过相关机构的层层筛选,自身过硬的,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得到得到机会。

可以看到,国资驰援后,投资者欢欣鼓舞,市场表现也得到提振,一些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也有了化解方案。驰援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国资本身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资源优势,另外国有资产管理具有严格的质押限制,不存在质押风险,既能引入资金帮助大股东解除流动性危机,也能给上市公司提供增信,从而助益公司经营。更重要的是,大笔资金的注入犹如一剂强心剂,稳固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信心。

驰援计划解了上市公司燃眉之急,不过,驰援之举并不能一劳永逸。首先,驰援的积极效应必然会带动其他省市国资纷纷效仿。目前广州、北京等城市已加入救助的行列。可以看到,驰援阵营还是以一线城市为主。驰援需要资金实力和政策统筹安排,不是所有城市都能有所实际行动。所以,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需要争相效仿?效仿的标准是什么?值得思考。

其次,应该明确国资驰援的界限。这一次是因为化解股权质押风险而伸出援手,下一次可能是为了解除流动性危机。上市公司的难题还有很多,何时该出手?何时该收手?也是个课题。上市公司一旦出现问题就首先想到政府和国资救助,想必也会滋生惰性,不利长久经营。

最后,上市公司是否真的能通过危机意识到自身问题,提高抵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上市公司需学会判断和适应市场多变的环境,将更多心思放在公司稳健经营上,当风险来临时也不至于束手无策。打铁还需自身硬,国资在驰援时,也可以考虑将重心放在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新兴行业和被低估的有投资价值的公司。此外,在大举驰援的同时,还需要推进配套性的制度安排,如降低中小企业税收、让民营企业获得一视同仁的信贷政策等,给企业成长提供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

目前的国资驰援已初见成效,接下来,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排解“远虑”,上市公司怎样才能保持长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真金白银驰援很珍贵,授人以渔更难得。也只有上市公司真正获得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信心不减,那时,春天应该也不会远。

作者:梅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