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智库《每周要闻分析》(2018.10.15-10.21)
2018-10-22 07:41: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民银智库《每周要闻分析》(2018.10.15-10.21)

目 录

1. 美联储纪要:维持经济强劲预期,未来仍将渐进加息

2. 欧洲:经济景气指数大跌,“脱欧”谈判未获突破

3. 日本:经济持续温和扩张,与中国关系改善势头加强

1.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深化发展

2. 刘鹤副总理主持召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3. 国务院批复同意并印发海南自贸区总体方案

4. 财政部: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明显的降费措施

1. 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2. 美元指数维持高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弱

3. 降准后资金利率先降后升,外汇占款对流动性影响加大

1. 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5%,回落至2009年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2. 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3. 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比1-8月回升0.1个百分点

4.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9.2%,比8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

5. 9月份CPI同比上涨2.5%,涨幅连续扩大,PPI同比上涨3.6%,涨幅继续回落

6. 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9%,比1-8月回落0.2个百分点

1.美联储纪要:维持经济强劲预期,未来仍将渐进加息

10月18日,美联储发布的9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所有委员都认为9月的会议上加息25基点是合适的,委员们一致预计未来将渐进式加息,多数委员们认为经济将持续扩张,就业市场强劲,通胀接近目标

关于利率路径,会议纪要显示,所有委员都认为9月的会议上加息25基点是合适的;委员们一致预计未来将渐进式加息,由于渐进式加息策略可以平衡过快或过慢的风险。委员们还讨论了收益率曲线倒挂的问题,指出近期加息或将降低倒挂的可能性;多位委员认为有必要将利率提高到高于长期趋势的水平。

关于风险因素,一些委员们指出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引起部分企业放弃投资和生产的机会;部分美联储官员将贷款的增长、贷款标准的放松等列为潜在风险因素。另外,大多数委员们认为飓风弗洛伦斯的影响将是相对温和的。

几乎所有委员都认为经济前景不变,部分委员认为近期数据指向经济强劲增长,多数委员认为美元将进一步走强。部分委员指出对中性联邦基金利率的预估将是制定政策的因素之一。几乎所有官员都赞成删除有关“适应性”的措辞。

点评: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纪要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美联储坚定认为继续逐步加息是保持经济稳定的最佳方案。近期,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数次遭到特朗普批评,被其认为是股市下跌的主因。但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并没有受此影响,仍对循序渐进加息保持信心,甚至认为可能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超越利率正常化水平。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普遍预期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会进一步上调,与经济持续扩张、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近2%的中期通胀率保持一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表示,他试图在行动过慢导致经济过热的风险与行动太快可能扼杀史上第二长经济扩张期的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其次,会议纪要显示了美联储对经济增长的信心。会议纪要“政策行动”部分中讨论美国经济形势时四次用到“强劲”一词,经济活动以强劲速度上升、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家庭支出和企业固定投资增长强劲、劳动力市场环境强劲等表述,尽显美联储对经济的乐观态度。会议纪要还指出,近期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与预期相符,通胀正处于持续实现2%这一对称目标的轨道上”。

最后,会议纪要也反映出美联储对未来影响加息路径的风险因素的重点关注。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再次就贸易争端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长时间讨论,特别是在阻碍投资计划方面,并继续重点关注收益率曲线倒挂问题。部分美联储官员将贷款增长、贷款标准放松等视为潜在风险。(任亮)

2.欧洲:经济景气指数大跌,“脱欧”谈判未获突破

欧元区10月ZEW经济景气指数-19.4,前值-7.2;德国10月ZEW经济景气指数-24.7,预期-12,前值-10.6。

欧元区9月CPI终值同比增长2.1%,预期2.1%,初值2%;环比0.5%,预期0.5%,前值0.2%。欧元区9月核心CPI终值同比增长0.9%,预期0.9%,初值0.9%。

10月17-18日,欧盟峰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会议未就“脱欧”协议取得突破,目前主要障碍是爱尔兰共和国和英国北爱尔兰地区的边界问题。

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会晤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对双方达成“脱欧”协议的前景做出乐观评估。她表示,英国与欧盟的“脱欧”谈判已在绝大多数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我相信协议是可以达成的,谈判桌上的每个人都想达成协议。”她还重申,应努力确保爱尔兰与英国北爱尔兰地区之间的边界不会“由软变硬”。

欧盟方面的表态则相对消极。欧洲议会议长塔亚尼表示:“梅首相传递了一种善意的信息和达成协议的意愿,但英方此次没有拿出有实质内容的新方案。”欧盟“脱欧”谈判首席代表巴尼耶表示,恐怕未来数周还需要与英方代表继续努力。鉴于英方未能拿出有实质内容的新方案,“脱欧”谈判缺乏足够进展,恐怕难以赶在11月召开特别峰会敲定“脱欧”协议,而要拖到12月的欧盟例行峰会再议。

点评:

上周欧盟峰会召开前,英国与欧盟谈判代表进行的密集磋商均无果而终。双方都希望尽早达成协议,但以首相特雷莎·梅为代表的部分英国官员对达成协议的意愿更强烈、态度也更乐观,相比之下,欧盟方面态度则更强硬和谨慎。

峰会召开后,欧洲议会议长指出,英国并未向欧盟成员国提交有重大新意的“脱欧”协议。由于爱尔兰边界问题这一主要障碍仍未扫除,“脱欧”谈判缺乏足够进展,原计划在11月17-18日举行的新峰会被取消,英国“脱欧”谈判再陷僵局。

按照原计划,英国和欧盟本应在今年10月底前达成“脱欧”协议,为双方议会批准留出时间。上周欧盟峰会未能就英国“脱欧”问题取得突破,意味着“脱欧”协议至少要到今年11-12月才有可能达成。但欧盟官员称,若谈判取得决定性进展,将再召开峰会,显示出欧盟尚未关上协商大门,英国首相也仍对“脱欧”协议前景抱乐观态度。

然而,考虑到英国国内针对“脱欧”问题的分歧难消,英国最终“无协议脱欧”的风险仍不容忽视。最新公布的欧元区10月ZEW经济景气指数大跌,反映出英国“脱欧”谈判前景不明对市场信心造成的负面影响与日俱增。(张雨陶)

3.日本:经济持续温和扩张,与中国关系改善势头加强

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生产方面,日本9月制造业PMI为52.5%,与上月持平;8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0.2%,较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消费方面,8月家庭月消费性支出实际同比增长2.8%,较上月加快2.4个百分点;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3.5%,与上月持平。对外贸易方面,9月出口同比增速为-1.2%,较上月大幅下滑7.8个百分点;9月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7.0%,较上月下滑8.4个百分点。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了确保自民党总裁选举时提出的幼儿园和保育园无偿化等政策的财源,于10月15日召开临时内阁会议,宣布2019年10月将消费税提高至10%的计划按期进行。

第十四届北京-东京论坛10月14日至15日在东京举行,来自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学术等领域的百余位嘉宾围绕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安全保障等重要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在论坛期间,两国与会嘉宾通过热烈并务实的探讨在政治、经贸、媒体、安全等多个领域形成合作共识。中日两国的主办方在闭幕当天共同发表的《东京共识》中指出,两国应共同维护区域和平繁荣稳定发展,进一步推动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双方还应继续拓展民间交流,为促进两国关系持续改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来的首次正式访华。

点评:

9月份,日本经济持续温和扩张。其中生产端继续扩张,制造业PMI与上月持平,继续位于50%荣枯线以上;消费状况明显改善,家庭消费支出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充分就业状态继续保持,带动劳动者报酬增长。但是,受汽车和通信设备出口低迷以及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出口增速大幅放缓,9月出口同比减少1.2%,为22个月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上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明年将如期提高消费税至10%,这将是日本政府2014年4月把消费税税率提高至8%之后的再次上调。上调消费税有助于日本扩充财源、提高财政治理能力,但可能导致居民消费支出下降。据日本央行推测,2019年10月消费税上调之后,日本国民家庭经济负担将增加2.2万亿日元。对此,日本政府将会配套推出一些缓和措施,包括扩大与汽车相关税制的减免范围、增加购买和翻新住宅补贴、鼓励居民消费、鼓励中小型店铺在增税前后灵活上调零售价格等,加之2020年东京奥运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预计此次消费税上调冲击有限。

为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近来日本积极调整对外战略,与中国高层交往和各领域交流日益增多,中日关系改善势头持续加强。本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正式访华,意在进一步加强中日双方合作,为两国关系改善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并在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孙莹)

1.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转型升级深化发展

据统计局数据,初步核算后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0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5%。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改善,改革开放力度明显加大,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同时,外部挑战变数明显增多,国内结构调整阵痛继续显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缓,下行压力加大。

下阶段,将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狠抓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政策落实,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点评:

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6.7%,较上半年下滑0.1个百分点;三季度单季GDP同比增长6.5%,弱于市场预期,跌破持续12个季度的6.7%-6.9%区间,创2009年二季度以来新低。

GDP同比增速下滑,从生产法来看,是由于第二产业当季增速回落明显;从支出法来看,则是由于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的边际下降。国内二、三产业增速差距拉大,凸显国内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产业升级缓慢、进口挤出消费等问题。三驾马车中,消费仍然是第一大增长动力,但是居民收入增速回落、房地产支出对可支配收入的挤压等因素,对消费增长的制约正在逐渐显现。

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从最新数据看,一方面,制造业投资反弹和民间投资持稳是投资端亮点,出口保持一定韧性使净出口对增长的拖累略有减少;另一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好于预期主要是价格因素的推动,基建投资仍在寻底、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始见顶回落,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逐渐显现以及全球复苏共振接近尾声,出口增速将会大概率向下。

未来相关政策应聚焦加大降成本和补短板力度,通过综合施策缓解下行压力、释放增长潜力。货币政策应保持结构性宽松,从去杠杆向稳杠杆转变,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和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增加逆周期调节支出,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社保费率,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此外,还应通过妥善处理中美贸易摩擦和扭转股市单边下行态势来提振市场信心。(伊楠)

2.刘鹤副总理主持召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10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会议分别听取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重点任务落实总体情况,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工作进展及相关建议,全国工商联关于组织开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财政部关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运行情况和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支持政策落实情况的汇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北京东方百泰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白义、北京臻迪科技公司总经理郑卫锋、安集微电子科技(上海)公司董事长王淑敏、广州博创智能装备公司董事长朱康建、四川同人精工科技总经理杨琳应邀参加会议并发言。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必须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间表,继续抓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重点任务落实。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点评: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信心和预期不稳、税费负担沉重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本次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提升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我国一直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未来“竞争中性”原则的落实也将进一步确保所有企业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

本次会议强调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困难,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会议听取了央行、财政部和全国工商联等部门和机构关于现有支持政策落实和评估情况,强调继续抓好政策落实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等政策措施,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社保由税务部门征收可能加重企业负担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要求“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确保社保费现有征收政策稳定,同时抓紧研究降低社保费率方案。对于增值税改革工作,目前相关部门也已启动,包括税率合并以及下调等事宜都在进行测算,年内随时有可能出台。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经取得较大成效。定向降准、金融机构贷款纳入MPA考核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融资成本,金融机构风险偏好有所修正。问题的进一步改善,还有赖于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建立规范、透明的财务体系,克服信用缺失、信息不透明缺陷。

综上,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市场动荡不安、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的内外部形势下,做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工作,解决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外资、稳外贸、稳预期都具有重要意义。(伊楠)

3.国务院批复同意并印发海南自贸区总体方案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发挥海南岛全岛试点的整体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方案》以现有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为基础,明确了海南自贸试验区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并加强重大风险防控体系和机制建设。同时,结合海南特点,在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生态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特色试点内容。

《方案》提出,到2020年,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开放度显著提高,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法治环境规范、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生态环境质量一流、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贸试验区,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打好坚实基础。

《方案》强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海南建设自贸试验区需要,及时向海南省下放相关管理权限,同时加强指导和服务。要以防控风险为底线,出台有关政策时,要深入论证、严格把关,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实现区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要落实好各项改革试点任务,真正把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点评:

自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要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以来,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此次《方案》的发布意味着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有了具体的路径设计。

《方案》确立了海南自贸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明晰了打造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的战略定位,制定了2020年建成高标准高质量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目标,并从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等层面明确了重点任务。

《方案》具有以下几项特色:一是突出海南自贸区“全域性”整体优势。鉴于海南为首个全域建设自贸区的省份,且拥有离岛的独立地理单元优势,海南自贸区规划尤为注重整体性和协同性。《方案》强调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并提出“打造区域性离岸贸易中心”,这是海南的天然优势。

二是试点内容充分发挥海南特色。根据《方案》,海南自贸区产业布局将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发展侧重点的选择充分考虑了海南本土特色,未来海南将在国际医疗旅游、国际航运、高端旅游、科技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升开放水平,实现创新发展。

三是开放创新力度空前。《方案》在放宽外资准入方面要求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全面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提出了加快通关物流、创新综合监管、培育新业态等创新措施。此外,《方案》与自贸港建设相衔接,直接以自贸港为最高目标建设自贸区,这在现有自贸区建设中尚数首例,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在自贸区基础上探索建设自贸港的战略思路。(袁雅珵)

4.财政部: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明显的降费措施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10月18日在2018年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在过去几年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在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1万亿元减税降费措施基础上,年中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又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措施,预计全年可减轻税费负担1.3万亿元以上。

减税降费具有多重效应,不仅仅只是为企业减负,同时还在扩大就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成长、促进扩大消费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短期看减少了财政收入,长期看增强了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是以政府收入做“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做“加法”、市场活力做“乘法”。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广大市场主体期盼进一步出台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放水养鱼,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操作文件将于近日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具体办法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同时,正在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点评:

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面临着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放缓的压力,内部面临着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的困难。因此,国务院对财政政策提出了更加积极的要求,其主要着力点是通过进一步减税来降低企业负担、稳定发展预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除年初确定的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政策措施外,7月至今,有关部门又接连出台了促消费、支持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新的减税政策,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

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速逐季放缓,充分表明减税降费的政策效应正在加速显现。一、二、三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13.6%、8%、4.2%,其中,税收收入增幅分别为17.3%、11.9%、8.6%,非税收入增幅分别为-7.5%、-13.8%、-16.9%。9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幅降至2%,税收收入同比增幅降至6%,均为今年以来最低。

下一步,财政部将在全面落实现有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研究制定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措施,具体可能包括:一是适度下调增值税标准税率,实现三档变两档税率,对小微、科技型创新企业所得税率再补充下调;二是降低社保费率标准,确保2019年1月1日社保由税务部门征收后,总体上不增加企业缴费负担;三是抓紧完善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税收政策,营造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孙莹)

1.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中国人民银行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32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1.34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913亿元,同比多减160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16万亿元,同比多减1.84万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652亿元,同比多减2.25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6786亿元,同比多减1.14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9万亿元,同比多1.4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1.7万亿元,同比多143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099亿元,同比少2918亿元。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1万亿元,比上月多276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9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央行公告指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今年8月份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加快,对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有明显的接替效应。为将该接替效应返还到社会融资规模中,2018年9月起,人民银行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点评:

此次央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中首次纳入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是近3个月内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的第二次调整。此前,为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央行自今年7月起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

此次将地方专项债券纳入社融统计口径中,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有明显的接替效应,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地方专项债的发行明显提速,对其他渠道融资的挤出效应日益显著;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过去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职能,随着专项债融资规模的上升,城投债融资规模呈现下降的趋势,将专项债纳入社融口径能够减轻融资主体转换对社融数据的扰动。此外,此次调整也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交融日益加深,边界渐趋模糊,可能会对我国国内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带来深远的影响。

9月社融规模增量达到2.21万亿元,如果剔除7389亿元地方专项债,旧统计口径下的社融规模仅为14665亿元,略低于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社融仍然存在结构性隐忧,表现在表外融资继续收缩、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处于低位,社融增量主要依赖表内贷款及专项债。

随着资管新规影响的逐步发酵,9月表外融资继续收缩,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票据共计减少2891亿,降幅较上月扩大217亿元;9月中旬,中央发文提出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清偿能力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引发城投债规模收缩,导致9月企业债券融资仅录得142亿元,较上月大幅下降超3000亿元;随着近期资本市场深度调整,境内股票融资持续低迷,今年1至9月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仅略超去年同期的一半。同时,银行体系风险偏好没有明显改善,贷款结构上仍主要投向零售端及对公短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可能弱于其他融资渠道。未来政策应继续着力于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任亮)

2.美元指数维持高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弱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6.9120下调至6.9387,累计下调267bp。

在岸即期汇率由6.9234降至6.9321,累计贬值87bp。离岸市场即期汇率由6.9212降至6.9345,累计贬值133bp。

一篮子货币方面,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涨跌不一。根据外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18年9月28日至10月12日期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2.35升至92.38;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6.01降至95.97;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2.23降至91.80。

点评:

近期人民币走势趋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回下行态势,上周在岸即期汇率最低突破6.9439,为2017年1月以来首次。

人民币汇率走弱主要受外部因素影响。上周四公布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年内还有一次加息,未来将继续实行渐进式加息,这一消息刺激美元再度走强,上周五美元指数再度突破96。此外,中美货币政策持续分化也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形成压力。易纲行长日前表示,“中国央行坚持以国内优先,以国内经济为主来考虑货币政策”,意味着中国可能不会跟随美联储加息。目前中美利差已收窄至约40bp的历史较低水平。上周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减少1193.95亿元,变动为2017年1月以来最大,反映出跨境资金可能面临一定的外流压力,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继续承压。

上周,美国财政部公布了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最终并未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而是继续列入汇率政策监测名单中。报告显示,美国财政部承认中国正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人民币贬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市场的忧虑情绪。

下一阶段,我国应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继续让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对于人民币汇率出现的顺周期、明显偏离基本面的波动,也会通过逆周期因子、政策微调等手段加强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和管理,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任亮)

3.降准后资金利率先降后升,外汇占款对流动性影响加大

上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前松后紧,各层次货币市场利率略有上行;债券市场收益率小幅下行。

资金投放量方面,上周央行开展逆回购操作300亿元,无逆回购到期,实现逆回购净投放300亿元。此外,10月15日有4515亿元MLF到期,10月16日有15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货币市场方面,各期限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短端持平,长端上行,其中R001持平于2.46%,R007持平于2.61%,R014上行18bp至2.85%,R021上行6bp至3.44%,R1M上行6bp至2.93%。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以上行为主,其中DR001上行1bp至2.43%,DR007上行2bp至2.61%,DR014上行12bp至2.66%,DR021上行10bp至2.69%,DR1M上行3bp至2.65%。各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涨跌互现,其中Shibor001上行1bp至2.45%,Shibor007持平于2.62%,Shibor014上行1bp至2.65%,Shibor1M下行2bp至2.66%,Shibor3M上行4bp至2.84%。

利率债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bp至3.57%,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2bp至4.13%。信用债方面,10年期3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下行4bp至4.58%,10年期3A级铁道债收益率下行4bp至4.58%,10年期3A级企业债收益率下行4bp至4.69%,10年期3A级城投债收益率下行6bp至4.87%。

点评:

上周一(10月15日),年内第四次定向降准正式落地,周初货币市场短端资金利率小幅下行,但14天期以上资金利率不降反升,后半周短端利率亦出现明显反弹。因此,上周五央行在连续16个交易日无操作后重启小幅逆回购。总体来看,上周资金利率以上行为主,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且R007与DR007以持平收尾,流动性总量水平依然较高。

在降准释放总量资金1.2万亿元、增量资金7500亿元后,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并不大,其主要原因与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下的外汇占款超预期减少有关。9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减少1193.95亿元至21.4万亿元,为2011年3月以来最低点,比上月多减1170.1亿元。2017年以来对流动性影响较小的外汇占款因素重回视野。同时,这一因素与存款准备金补缴、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政府债券缴款等其他因素互相交织叠加,共同阻碍了资金利率下行。

10月16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推出三方回购交易。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中,交易双方仅需讨论融通资金的金额、利率及期限,而由第三方机构负责执行担保品选取、估值等管理服务,从而起到强化风险防控的效果。这一模式的推出,有利于促进较低评级债券的质押,进一步畅通资金传导机制。

本月上中旬,由于扰动因素较少,且新一轮定向降准落地,资金面总体平稳,但下旬资金面扰动将会加大。本周将迎来月度缴税高峰,且10月是缴税大月,资金利率易升难降,央行延续逆回购操作予以对冲的可能性较大。上周出炉的经济数据以回落为主,下行压力进一步凸显,剔除专项债后的社融数据亦无明显改善。未来定向降准仍有空间,同时央行也应发展多元化货币政策工具综合施力,加快推出民企债券和股权融资支持计划,实现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投放。(袁雅珵)

附、上周重要数据

1. 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5%。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08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上半年增速为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173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62953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345773亿元,增长7.7%。

2. 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8%,比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0%。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较1-8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三大门类表现为两升一降:9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加快1.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5.7%,放缓0.4个百分点。

3. 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83442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1-8月份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3%。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01664亿元,同比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724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1-8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80734亿元,增长5.2%,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85984亿元,增长5.3%,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

4.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9.2%。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0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2762亿元,增长5.7%。2018年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299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4792亿元,增长6.9%。按消费类型分,9月份,餐饮收入3447亿元,同比增长9.4%;商品零售28558亿元,增长9.2%。1-9月份,餐饮收入29763亿元,同比增长9.8%;商品零售244536亿元,增长9.2%。

5. 9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2.5%,PPI同比上涨3.6%。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5%;食品价格上涨3.6%,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消费品价格上涨2.7%,服务价格上涨2.1%。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3.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约0.90个百分点。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均上涨。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1%。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7%。从环比看,P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上涨3.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6. 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9%。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8665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1-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2806亿元,增长14.0%,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8%。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672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增速比1-8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93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增速比1-8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0002亿元,增长22.7%,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193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增速比1-8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

(张雨陶 整理)

民生银行研究院《每周要闻分析》团队

minshengyinhang

伊 楠 yinan@cmbc.com.cn

联系人|伊楠(微信:camelynan)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