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无小事
2017-02-21 09:36:00 来源:长江日报

生态环保无小事

□梅明蕾

一条身挂铁锚的受伤江豚现身鄱阳湖的图片,前些日子在网上流布,引发舆论关注。不少人生出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江豚虽动物,但同为血肉之躯,那铁锚有如钩在自己身上。

江豚是濒危动物,相关组织及志愿者因此发起搜救。据报道,近5天来受伤江豚仍难觅踪迹,搜救队及专家只好暂时撤离,观测则继续。搜救也引发社会持续关注,更有志愿者和民众纷纷提出各种搜救方案,其生态意识的改观可见一斑。

也有对搜救行动的质疑:江豚毕竟受伤有日,伤口已经溃烂,就算搜救成功,存活也难,如此耗费社会资源是否值得?对此质疑,江豚保护志愿者们以为:虽然搜救结果并不乐观,但搜救行动意义可彰,至少让更多人了解江豚的濒危状况,进而关心长江生态对人类自身的影响。

质疑当然不无道理。搜救数日,人、财、物的花费折合成人民币,与一条(即便)起死回生的江豚相比,“物”之价值,可能不对等。但即便不说生态学,搜救行动本身也另有深意存焉。搜救庶几形成一种姿态,一种感召,它对公众的影响,或难以货币计量。

事关生态环境,应该说全社会的态度已发生大的改变。这一方面是因为人的生活标准在不断提升,温饱之外,也要求食品更安全,水质更优良,空气更清新,林木更葱郁,生命中审美需求的权重也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人类眼光也变得更加宏阔和长远,人和地球在宇宙间位置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与动植物间关系的洞悉有了突破,现世与未来的密切相关性有了更丰富的体悟等等。这一切的结果,便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观念更新更快,行为自律的刚性更强,生态环境话题早也从小众的时髦变成举国的切近寻常。

虽然受伤的江豚被搜救,各地落实河长制,我们也勿轻易以为国人的生态环境意识提高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准。事实上,纵有轻重不一的处罚,损害环境的获利行为仍远未绝迹,有时甚至还相当严重,吃野味、穿皮草仍被认为是高端生活而为人所羡慕。

二十年前在加拿大听到一件事:自家的一棵生长多年的大树被自己人砍伐而受到处罚,理由是妨害了鸟儿的生长,因为树上已有多个鸟巢。当时觉得匪夷所思,二十年过去后的今天,仍感小题大做。自然,我们不会再将伤害江豚视作小事,说明我们有了进步。现今重温此事,则感生态环境并无小事。有谁将其看“小”,也不妨“小题大做”。因为对我们而言,这方面问题已到十分紧迫的关口。至少政府要有这样的认识。

(作者为武汉资深媒体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