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正成为“历史的记忆”?
2017-04-25 04:11:00 来源:长江日报

·文化符码·它曾经发出强烈的召唤之声,站在整个时代的先锋位置

文/张斌璐

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都集中在这些日子。谈读书,“老派人”自然会想起书店。没错,现在书店是越来越少了。也许再过不久,书店就会成为一种单单属于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后人将惊叹于这样的一桩事物,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书如食品一样一一陈列着,通常会比较安静,人们在其中漫步驻足。

书店是一个奇异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奇异性建立在“书”这件商品本身的象征意义之上。书籍是具备体量的,受到地心引力的约束,然而人们所消费的书籍恰恰并非消费其受到大地所吸引的部分,而是轻盈的,如烟一样飘散的那一部分。每一本书籍都被这样一阵烟云所包裹,在烟云里弥散着人类在各个时代的各种记忆。书店就是这样一个空间,既是存放书籍的库房,又是烟云蒸腾的洞窟。

曾经有一个阶段,在大小城市的街道上总有这样一家书店,如同商业街的呼吸孔道。这样一来,街道看上去就是有生命的,书店的风格和样式决定了其整个空间的生命律动形态。尤其在媒体欠发达的时代,书店承担了更重要的文化标记的任务,只有在书店里才能买到最新的书籍,而最新的书籍标志了文化的新一波风潮。因此,书店曾经发出强烈的召唤之声,站在整个时代的先锋位置。

某些时候,书店还和爱情相关。大学生常常在书店里相约,那样足以使感情蒙上一层烟云般的纱容,局面也不致窘迫。任何一家商店,都不可能像书店一样让人站上很久而不感到怪异或乏味。在书店里,人们相对沉默,足以沉思。包裹在书籍的烟云之中,也易于使恋情变得暧昧而温柔。在书店里,你看到两个人眼目相对,传达的信息要相比其他空间更多。

网购兴起后,城市里的书店开始逐渐成为休憩的空间,咖啡、礼品等成为了书店的标准伴侣。看上去是咖啡烘托了书籍的气息,但现实往往是书籍成为了咖啡的衬垫。我们并非需要一杯咖啡来提神,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相反,书籍为咖啡赋予意义,就像书店里的情侣一样,爱情要靠书籍及其相伴的空间来加以承载。

作为空间的书店曾经变得很是开阔,其中有时会成为各路知识人物的聚集点,彼此分享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书店作为空间承担了中国知识理性启蒙的任务。从某些意义上来说,书店对中国的启蒙比大学来得更为有效和直接。大学是有限的,而书店的启蒙则接近于无涯,无数人从书店及书店里的人群中习得了独立思考并判断的能力。

一方面,知识理性的启蒙已经接近完成。或者说,以书店的形态启蒙已经基本达成了其应有的任务。其标志并不在于每一个人都达到了高度理性的思维水准,而是指无故陷入盲目与狂热的人显然越来越少。

这是书店的功绩,但当此完成后,作为空间的书店面临着更加困窘的格局。城市空间的不断挤压,在技术革新面前形成的格局变化,这都促使书店不可能以原来的方式存在。书店从本来的街道景观,逐渐转变成了城市景点,然后数量继续逐渐减少。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很像是哀伤的现实。好在书店虽在减少,但书仍在,阅读仍在。

张斌璐文学博士,目前从事文化和文学批评。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