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女婿的东北游记
2017-07-11 07:02:00 来源:长江日报

·书海泛槎·他们为后世捍卫了故事宝藏,因为他们深信,文化和历史理应比人活得长久

文/丹萌

《东北游记》的作者迈克尔·麦尔是美国人,娶了个来自东北的媳妇儿,准确地说,是来自吉林下面一个叫荒地的村子,进村的路上有个石碑,上面写着这个村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22年,比美国建国还早。

他说,东北有很多博物馆,但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里书写的故事都是单角度的,仿佛从清朝(甚至更早)至今,这片土地上的小人物都被遗忘。而在他所生活的荒地村,更是看不到“任何证据显示过去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看不到坟地,也看不到历史”。

麦尔的身份很微妙,一方面,他是个“外人”,2010年被“丢”到中国来的时候,连汉语都没学;另一方面,他也是“内人”,是东北的女婿。这种既外又内的定位,给了他足够客观又主观的观察和叙述空间,整本书都在他的个人体验与史料里来回穿梭。

他曾经写过《再会,老北京》,在他笔下,东北与北京不同,北京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上一周还在吃面条的地方,下一周可能就被拆得只剩瓦砾”;东北不是,东北至今还有以沙皇命名的铁路,“‘哈尔滨’这个名字就来源于满语,意思是晒渔网的地方”。

在东北,人们对眼下生活的追求,远胜过对历史的保护。麦尔曾经寻找到“东北最后一批母语是满语”的人,据说眼下还能流利使用这一语言的人,已经不超过3个。

东北需要记录,这是麦尔的执念,他想要记录的历史,既有满汉文化交会的宏大背景,更有在历史长河里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比起博物馆里冷冰冰的数字,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些文字里不可能提到的,个人的戏剧化命运”。

人们大概都有对“脚底”视而不见的倾向。我老家的苏州朋友,热衷于逛园林的也只在少数,旅游者来这里3天就走遍了4大园林、虎丘山塘,本地人可能活了30年从未进入一探究竟。

更难的是对人的“好奇”。何伟的《寻路中国》等书与《东北游记》同属一个系列,这些书被不少国内的非虚构写作者追捧,但同时应注意的是:一方面,何伟花费数年时间对中国做深度调查,很少有国内的写作者可以做到如此;另一方面,他大胆地表现出对每一个人的好奇心,面对陌生环境不像国人那样普遍较拘谨。

“每个村民的记忆有多长,历史就有多长。”这是麦尔在书中说过的话。

值得慰藉的,是他在这条路上也遇到过一些同行的人,比如那个说满语的村子里有个30多岁的村民,四处录下老人说的满语,建立口述档案,之后争取到官方批准,每周在村里的小学教上几个课时。

再如旅顺博物馆的馆长,认为博物馆是记载“祖先故事”的地方,终其一生都在保护文物,“我爱我的国家,爱中国的历史”,“旅顺博物馆,它的地基、大楼和里面的藏品,代表了东北独特的历史,以及中国历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是他的信仰。

他们为后世捍卫了故事宝藏,因为他们深信,文化和历史理应比人活得长久。

丹萌媒体人,专栏作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