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众评价异于“北美零差评”
2017-09-02 07:06:00 来源:长江日报

《敦刻尔克》上映首日

中国观众评价异于“北美零差评”

记者万旭明

诺兰新作《敦刻尔克》终于在国内上映,顶着“年度神作”“北美零差评”“提前锁定奥斯卡”等超高赞誉而来,影片在国内上映首日的口碑虽非“零差评”,但这部反传统的战争片里,压抑、恐惧的氛围令观众体会颇深。而从李安到诺兰,电影人拍战争题材已越来越不像传统的战争片,孤胆英雄、人性光辉已不再是唯一的主题。

任性!把战争片拍成了悬疑惊悚片

这是诺兰第一次拍战争题材,但他早早就表态:“这不是战争片,而是悬疑惊悚片。”的确也没什么人像他这样拍二战,全片看不见德军的脸,始终就是几架战机在丢炸弹;全片也没见两军将领出现,希特勒只得到英国军官的一次口播,丘吉尔著名的演讲是由士兵代为念出的;甚至连三面受敌、一面临海的大背景,都是由天上飘来的一张传单来说明。

在此之前,观众习惯的战争片是《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人物有来处有去处,场面有流血有激战,能催观众的泪,也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本片不仅一反好莱坞战争片的主流手法,诺兰对自己的风格也有所改变。《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作品塑造了他“烧脑”的标签,《敦刻尔克》依然是非线性叙事,以岸上、海滩、空中三条线,分别表现要在一天内往返英吉利海峡救援的平民船主、要在一周内撤离敦刻尔克的绝望士兵、燃油只够一小时飞行的英国空军飞行员。因为三条线的时间不同,所以在剪辑上会出现交叉、闪回等。但与诺兰此前的作品相比,这个烧脑程度只能算入门级。

变化!战争片主角不再是热血英雄

“当你和那些真正在现场的人谈话时,他们告诉你的经历,不是关于历史背景,而是关于某个时刻。”这才是诺兰想要拍的,所以片中撤退的士兵、战斗到最后的飞行员,观众都不知道他们家乡在哪里、经历如何、妻儿安否,所看到的只有当下那一刻。因此,影片用了大量的第一视角,试图让观众“走进”战场,体会士兵们的恐惧。为了表现到位,片中七成画面是用IMAX胶片摄像机来拍摄的,诺兰甚至把IMAX摄像机绑在飞机上一起迫降,即使只是2D格式,IMAX版本的视听效果也相当震撼。

其实在李安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使用120帧拍摄也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体验战争中士兵的第一视角。无独有偶,两部影片中的士兵,都不是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传统式英雄。《敦刻尔克》里为了逃生,士兵会骗人、自私、怯懦;比利·林恩成了英雄后也在自我怀疑、犹豫。

正如诺兰所说:“战争中发生的事情是非常随机的,所以我会尊重这种人类寻求生存的本能,而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即使观众早已知道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结局,仍会为这些士兵的命运揪心,会为不知何时会来的敌机、会沉的船而提心吊胆。

可以看到,从最早期“战争片就是拍战争”,到《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影片“用战争片的外壳拍人性光辉”,再到如今李安、诺兰等用反英雄的视角拍“战争中小人物的恐惧”,战争片的潮流正在起变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