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药谷”步入研发回报期
2017-09-20 07:08:00 来源:长江日报

落子东湖高新区的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常被人称为“光谷生物城”,也是东湖高新区按照省市要求,正在打造的“药谷”。

这片土地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2008年从一片黄土地起步,建设近9年,聚集企业1000余家,去年企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园区产业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三。

从0到1裂变发展,武汉“药谷”里,七成研发力量本土生长,尤其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充满创新后劲。

去年底,本土创新企业代表人福医药的肿瘤药物“PARP抑制剂”历经4年研发,获得临床批件,一期临床试验将主要针对乳腺癌展开,如顺利,可争取在5年左右上市销售。

“公司的研发投入已逐步进入回报期,光谷生物城也是如此”,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表示,光谷生物城大量企业还处于研发期,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动辄上十年,但后劲很足,一旦爆发就是裂变式。

可在患者肠胃里自由翻转的“胶囊机器人”、全球首创的“稻米造血”生物技术等,都是在光谷生物城培育的世界级原创成果。如今,水稻提取人血清白蛋白已经获批进入临床;可控式胶囊内窥镜、18导平板心电图机等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已经进入市场。截至2016年,光谷生物城共有22个一类新药获得临床批件,31项二类以上医疗器械注册证获批。

产业创新的核心,关键在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武汉“药谷”深耕生物医药产业,更在基因工程药、基因检测、细胞治疗、数字医学影像、智慧医疗等新兴领域,一直加大布局力度。

目前,光谷生物城已聚集华大基因、康欣瑞、友芝友、禾元生物、联影医疗、安翰光电、迈德同信等一批创新生物医药企业,成为国家四部委批准的我国唯一的创新生物诊疗制剂及服务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政务服务同步创新,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为让企业就近办理新药、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和申报,光谷生物城争取省市支持,把药品监督、口岸药品检验所、疾控中心等10家行业监督检测机构“搬入”。2013年,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局在光谷生物城特设东湖高新区直属分局,系全国首创。

今年3月17日提交申报材料,8月22日就拿到了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和生产许可证书,武汉联影公司用158天,就拿到了医疗器械生产需要的“户口”和“准生证”,加快产品落地武汉生产。通常,这个过程要大半年甚至一年。

(记者肖娟通讯员李旅余波徐维锋)

链接>>>

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

综合竞争力50强榜单前10位

1、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2、上海张江高新区

3、武汉东湖高新区

4、苏州工业园

5、济南高新区

6、长沙高新区

7、成都高新区

8、天津滨海高新区

9、南京高新区

10、广州高新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