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建华
2011年盛夏,汉正街改造消息见报,麻建雄牵挂保寿桥遗址和新安书院残墙,立马开始了抢拍。镜头急急切切,掠过安徽会馆、淮盐总局、红十字会旧址,穿越宝庆、药帮、大泉隆巷,从汉口延伸到汉阳西大街、武昌粮道街,便有了今天200多幅照片存世。
一页页翻过黑白照片,犹如按动黑白琴键,手指未免沉重,眼睛需要凝视,情绪变得微妙,不忍看岁月淘洗,满目沧桑,但有灼痛又有温暖。我们会深切感受到,对这些逝去或将要逝去的,它不是简单伤怀,而是执着寻找隐现其中的三镇根脉。看似简街陋巷,一律冷色调的斑驳碎影,却飘动鲜活的市井烟火,恰是城市生活原色、历史沉淀、文化个性还在顽强呈现。
想起冯骥才1999年考察巴黎后说的一段话:“你会忽然明白,巴黎那浩大而深厚的文化,正是沉淀在这老街老巷——在这一片昔日的空间里。而且它们不像博物馆的陈列品那样确凿而冰冷,在这里一切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生动而真实,而且也永远甭想弄清它的底细”。
是啊,麻建雄的抢拍,绝不是匆匆一掠,分明有时光的充分浸染,凝结成对这个城市的理性观照。他在汉正街药帮巷条石上求索,在显正街共勉牌坊下探究,在昙华林瑞典教区山头眺望,不辞辛劳翻找的,不就是我们的文化底细?汉砖楚瓦,斜阳丝丝不弃;野花荒草,晨露点点钟情。历时六年的踏破铁鞋,如作者所言是“三分读书,三分思考,四分拍照”,如我所看更有全部的爱和清醒的价值发现。
“根深才能叶茂”——这是麻建雄的立意,也是影集的魂灵。我想:一个有凝聚力的城市,其文化的内核,就是把“城市”升华为“家园”,不时可以闻到“妈妈的味道”,随处能够触摸熟悉的印记,市民打心底觉得熨帖舒适,自然为之自豪。如果好像“生活在别处”,没有根,没有归属,何谈城市文化?
为了回家的路不迷失,《大城根脉——聚焦武汉老街巷》点亮一盏灯。武汉民间,有无数麻建雄这样可贵的守望者,他们担当“文化义工”,对武汉的炙热情感已深入骨髓,无怨无悔近乎痴。哪是个人偏爱纠结,而是人文情怀的一个喷口,涌泉相报生之养之的家园,以唤起整个城市对根的眷念。
短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