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了律师服务,对方却拒绝支付215万元律师费,律师事务所自此走上长达7年的维权路。今年7月,经过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个半月高效执结,该律师事务所最终拿回了费用。
该律师事务所负责人介绍,2010年,该律师事务所与香港某上市公司签订律师服务合同,接受该公司委托提供律师服务。完成合同委托事项后,委托人却拒绝履行尚未支付的律师费215万元。该案件经过法院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再审等程序,直到2016年底,该律师事务所终于拿到支持其215万元律师费诉讼请求的终审判决。然而,判决生效后,对方却迟迟不履行。今年5月,该律师事务所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人员立即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因该上市公司不是内地公司,查控系统没能查到其任何财产信息。正当案件陷入僵局时,申请执行人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被执行人在武汉控股一个农贸大市场。执行人员立即通过工商查询系统对信息进行调查核实,迅速做出裁定,对被执行人持有的武汉某农贸大市场的股权及收益予以冻结。随后,执行人员约谈这家农贸大市场负责人。
6月底,被执行人在法院强制执行措施的威慑下,将执行案款汇入法院指定的执行案款专户。案款到账后,被执行人又以不服省法院终审判决为由,向省检察院申请抗诉审查,并申请暂缓发还执行案款。此时,执行人员再次约询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主动放弃迟延履行金,被执行人自愿撤回执行异议申请和抗诉申请。
7月中旬,该律师事务所终于拿到了“来之不易”的律师费,这起长达7年的律师讨薪案画上圆满的句号。
(记者舒翔宇通讯员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