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埠屯小学第二届“创客新”科技节开幕
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创建于1955年,是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校。2015年以来,学校不忘初心,坚持创建文明校园,提升文明品质,创立形成了以“雅行教育”鲜明特色的文明校园,探索构建了文明校园常态化的创新之路,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一等奖。
“互联网+”激励文明“小雅士”
将学生角色与家庭、社会角度融合,将科技与思想道德教育碰撞,广埠屯小学为文明“小雅士”的打造找到新的突破口。
融多重角色塑“三小”学生
课间休息时间,校长正带着几位陌生的宾客在校园里走走看看。五年级四班的学生王孟杨主动上前,为来宾们讲解校园的文化设施和背后的故事。
在广埠屯小学,王孟杨这样的孩子还有10多个,他们是学校培养的“小导游”。每周四中午,他们会在午休时间上一堂选修课,跟随专业老师学习礼仪,包括说话的语调和肢体语言等,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一旦学校接待客人,或是社区里需要帮助,“小导游”们便会主动“上岗”,讲述文化经典,传播传统美德。除了小导游,学校还会给学生们提供升旗手、小农夫、红领巾值勤岗等“小岗位”。
回家后,孩子们在家里就成为了“小家政”,每天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校我有“小岗位”、在家我会“小家政”、社区我当“小导游”,说的就是广埠屯小学的“三小”活动。“三小”活动涵盖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个生活层面,帮助学生“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学习一种本领、体验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个习惯、形成一种品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一等奖、湖北省特等奖。
用“智慧校园”促自我成长
11月开始,广埠屯小学1300多名学生人手一只手环,上面没有计步器和时钟,一面画有卡通校园吉祥物,一面刻着学生编号。
学生的手环与老师的管理手环一碰,内置芯片就会自动记录此次老师对学生的奖励或惩罚分数。分数即时在APP后台更新,家长用手机登录后,即可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现。
据了解,2015年起,该校推行“阳光雨露伴成长”雅行评价体系,设计了阳光、雨露、营营、乐乐4个校园吉祥物电子勋章,前三者分别代表学生在品格、课业、义务活动的表现,由老师进行盖章打分,“乐乐”则表示孩子在家中表现,由父母打分。
老师和家长可单次奖励学生1-10分,分数积累到50分以后就可以自行兑换奖励项目,比如“心愿课堂”“小岗位”“外出实践”“传统校园文化行”等。其中,心愿课堂主要是烘焙、滑板、乐高等兴趣课程,小岗位是指升旗手、值勤岗等,外出实践则是到科技馆、博物馆等地的体验课,校园文化行则是传统节日,学校会出资购置一些应景的礼物,或请专业人士送音乐剧、戏剧进校园。
如今,这只手环已经成为课堂“激励神器”,促进学生在习惯养成、素养提升等方面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未来,广埠屯小学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学校文化进一步融合,探索大数据背景下个性化的深度教学,打造面向未来的幸福学校。
十九大报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