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搀扶八旬老人赶赴院士之约
2018-10-05 07:17: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图为毕业58年后,老同学们在家人陪同下在傅院士家中聚会
  图为傅院士和同学回忆过往

  □楚天都市报记者乐毅 通讯员袁颖袁忻蔡文滔

  导语
    曾记同窗日月酣,未忘分道梦魂憨。国庆长假,也是校友聚会的好时机。楚天都市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发现今年的校友聚会比以往形式更多样,不只是吃饭、喝酒、拍合影“三部曲”了。

    10月1日,应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世界杂交油菜
    之父”傅廷栋之邀,他的10名1960届华农农学1班同学,从天南海北齐聚武汉。这群平均年龄88岁的老人,还开了一次“忆往昔,谈幸福生活”的特殊班会。

  90岁同学从深圳赶回

    “宏玲、宏玲……”上午10时许,一辆小轿车停在傅廷栋院士家门口,88岁的夏宏玲在同学的呼喊中,被两个女儿掺扶着下车。“妈妈脚腿不便,但她还是坚持要来。”夏宏玲的小女儿告诉记者,“见到同学,妈妈今天格外精神。”
    黄琼基老人今年90岁了,也专程从深圳赶来。“不见面不行,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黄琼基说,同学们年龄都大了,这次来汉聚首很难得,正好又赶上华农120周年校庆,意义重大。随后,包括傅廷栋在内的11名同学,来到校友签名墙签名后深情相拥,傅廷栋更是微微侧头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移步傅廷栋家中,大家围坐一团,89岁的刘克华宣布召开最后一次班会,主题就是——忆往昔,谈幸福生活。

  不少人将一生献给农村

    “吃千家饭,住百家床,河里洗脚,庙里歇,茶楼酒馆过时节。”黄琼基忆及当年下放农村的生活,反倒是一脸满足。“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黄琼基在甘肃从事了一辈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晚年才到深圳安居,对她来说,见证了稻田亩产从三四百斤到八百斤的奇迹,也在甘肃农村成功推广了农机,让她感觉这辈子没白活。
    其他同学也都打开了话匣子。“我将一生奉献给了 农村。”曾文基老人表示,自己工作在农村,家庭在农村,生活在农村,也一直在农村推广农业新技术。而少数像夏宏玲从农口转战教育行政工作的同学,也依然关心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说到这里,同学董媛英插话道,她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在江夏区推广了傅廷栋院士培育优质高产的油菜。“特别是第一次丰收时,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老同学曾经坎坷如今过得幸福

  “我这一生坎坷,但现在很幸福。”董媛英说,当年因家庭出身不好,她吃了不少苦,有一个聋哑儿子,老伴5年前去世了。“我儿子现在是聋哑学校的美术老师,他的画还被傅廷栋挂在了办公室里。现在我过得也很充实,不仅在老年大学担任舞蹈老师,还自学了电脑。”
    中午12时班会结束,大家似乎还意犹未尽。“不计较,平淡是福。”李谏招老人表示,现在她身体健康四代同堂,很知足,“距离大学毕业已经58载,今天这顿饭真是比吃满汉全席还高兴。”曾文基老人也动情地说:“山潮,水潮,不如人潮。大家在一起就是幸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