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2月14日讯(记者汪峥)蔡甸区后官湖畔姚家林村,74岁的退休村干部姚忠信,在自家打造了一座家庭档案馆。14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姚家老屋二层看到,一间7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一侧墙壁上挂满了姚家人各个时期的全家福,旁侧则是两座书架,一座书架内整齐排列了30余个文件盒,姚家人每人均有一个专属档案盒,存放着各自人生重要事迹的图文记录。盒侧壁上都标注了姓名,按照家族辈份一一归类,上层是姚忠信家祖孙三代11人的,二层则属于姚忠信其他兄弟姐妹家庭成员。另一座书架内,陈列了姚家人获得各项荣誉的证明,“武汉市花园家庭”“最美庭院”“共产党员先锋”等荣誉证书和奖牌,配上墙壁上的合影照片,体现着这家人的幸福美满。
姚忠信在自家的家庭档案馆整理档案 记者汪峥摄
建立家庭档案馆 留存好家风
“记载了历史,才能教育后人,传承好家风。”2016年2月,退休的姚忠信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提出打造家庭档案馆的想法,得到全家人支持。
他说,从自小家中贫困,到如今儿孙满堂,回顾人生七十余载,自觉幸福来之不易,希望姚家后代,能够了解先辈们的奋斗历史,继承艰苦奋斗的家风。
档案馆里第一份存档立卷的记录,是2016年,姚忠信和爱人姚初青在全家会议上的人生自述。
姚忠信在其中回忆,自己姐弟共5人,青少年时期,因家庭经济困难,他将求学机会让予兄弟,自己回家务农,在家乡先后担任大队会计、村支部副书记、村支书,直至70岁时退休。
他始终相信,只要坚持艰苦奋斗、为人正派,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上世纪80年代,姚忠信和姚初青均在村里任职,不仅要处理好村内工作,更要带头完成自家4亩田地的生产任务,“群众都看着我们,村干部种不好自己的地,怎么鼓励群众生产?”每天清晨5点,天还未亮,姚忠信和爱人一起到田里赶紧完成自家农活,早上8点,准时回到村委开始工作。农忙时,姚家全家老小更是一起早起干活。当时,姚家的田地每年都是村里的高产示范田。
在他的带领下,姚家林村村干部的作风,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和拥护。2008年,蔡甸区委组织部还专门发出了“学星光村,争创先进党组织;学姚忠信,争当优秀村干部”的号召。
自1980年始,在姚忠信担任村支书的30年间,姚家林村兴办村级企业,改善村里基础设施,修建水泥路3000余米,田间碎石路4000余米,为高庙等地区群众接入自来水,协助长江大学武汉校区迁入姚家林村,曾经“养女不嫁姚家畈”,如今成为武汉市首批家园建设试点村。
作为母亲的姚初青,在档案自述中则更关注家中事务,“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 与姚忠信结婚40多年,两人从未发生争吵。她说秘诀就在于凡事讲道理,切勿急躁。“我们两人都是为家里好,知道这一点,就不会吵起来。”
档案馆里,姚忠信大女儿姚俊敏、二女儿姚红玲、儿子姚洪亮工作期间获得的奖励、表彰,孙女姚沁君、外孙姚聪、朱林辉的考试成绩、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各自人生关键节点留下的物件,也都被姚忠信一一搜集在这座档案馆里。“希望能一代代传下去,让这座档案馆越来越大,让好的家风越传越久。”
姚忠信保存在家庭档案馆里的学习笔记、土地房产所有权证等 记者汪峥摄
言传身教父子成为省市劳模
在姚家档案馆里,一份泛黄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引起了记者注意,这份由汉阳县人民政府1953年颁发的凭证,是姚忠信一家首次拥有土地的证明。 “希望后辈们看着它,记住我们是农民的孩子,只有艰苦奋斗,才得到了如今的好生活。”
姚俊敏、姚红玲姐弟三人,自幼就陪伴着父母干农活。姚洪亮回忆儿时劳动经历,语气充满自豪,“我们家的孩子都不怕吃苦,一大早就去干活,我10岁时,个子小,只能挑60多斤的秧苗,但也干!二姐做饭时,我负责送,家里的田地分散,一趟跑下来,远的得1个小时呢!”
姚忠信教育孩子,和他团结同事的方式一样,从不批评打骂。姚洪亮初一暑假的中午,姚忠信会带着他一起到田间喷洒农药,有时午后太阳太烈,姚洪亮想在家休息,但姚忠信从来不同意,“允许我下田不干活,但必须一起下田。”后来回想起来,姚洪亮才明白,那是父亲希望他能够忍受艰苦。
在姚洪亮记忆里,父亲一向态度谦和,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不吝啬帮助别人。“以前村里交通不便,从远房舅舅到同村乡亲,父亲都曾推着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送他们去县城。”
姚洪亮成年参加工作后,先后在蔡甸区法院、侏儒法庭、执行庭等多个岗位工作。“不管在哪个岗位,我始终记得父亲艰苦奋斗、为人正派的要求。” 2009年,他与父亲分获武汉市和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
姚洪亮的同事刘辉说,“与父亲姚忠信一样,姚洪亮也是一个待人公正、对同事有号召力和带动作用的好同事。”2017年,在全国法院攻坚“执行难”问题的关头,姚洪亮作为区法院的青年骨干,担任蔡甸法院执行一庭庭长,扛起重担。2018年,通过和同事的一起努力,他所在执行庭荣获集体三等功。
每年召开家庭会议 督促家风延续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姚忠信召集一家11口人,召开了每年一度的家庭会议,请家庭成员们讲讲各自的学习、工作情况,谈谈未来。近些年,随着孙女外孙们逐渐长大,家庭会议的重心,从女儿儿子转移到新一代姚家人身上。
2018年,孙女姚沁君考上了武汉纺织大学,外孙朱林辉也已经大四,今年的会议主题,自然而然围绕着第三代的孩子们开始。“开学时学习生活有些不适应,现在读了半年,和同学接触久了,基本没问题了。”刚上大一的孙女姚沁君向外公汇报了自己的大学初体验。
“你们已经都是大人了,既要好好学习,刻苦钻研,还要把握自己,不能沾染社会上不好的东西,尤其是赌博、吸毒等等。”在姚忠信看来,“人的一生,既要有学校教育,也要有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每年的家庭会议,就是让全家人在一起总结自己,相互帮助,特别是督促孩子们走正道,茁壮成长。”
在大女儿姚俊敏的记忆中,他们三姐弟成家后,父亲母亲会要求他们家庭和睦、多关心子女、坚持学习。“父亲和母亲教育我们,从不靠打骂,靠的是交心谈心和言传身教,而且,他自己的确做到了他所要求的,所以我们都服他、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