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北经营者讲述诚信故事 他们说能把生意做大就是基于诚信二字
2019-03-16 03:03:16 来源:汉网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15日讯 从城市的荒郊之地发展到拥有3.2万家商铺的中国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汉口北集团以诚信立业。3月15日是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市民大讲堂第244期走进汉口北集团,邀请曹天斌、王来亮、叶爱珍、郭敬涛、刘繁作为主讲嘉宾,讲述他们诚信经商的故事。

汉口北4位商户代表被邀请在市民大讲堂上讲述他们经商的故事。 记者杨涛 摄

汉口北创立之初便设置工商税务办公室

曹天斌是卓尔智联集团副总裁及汉口北集团常务副总裁,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有20多年批发市场管理等商业管理经验。

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曹天斌便开始从事商品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类工作。作为汉口北的创立者之一,曹天斌至今还记得引进第一家商铺时的情景,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2万家店铺的商品交易“航母”。

在曹天斌印象中,全国许多地方的商品交易中心,最初的发展模式都是从仿冒、廉价商品做起的,因为游走于法律的边缘,许多店铺对工商、税务等部门避之不及。但汉口北商品交易中心并没有走这样的路线。“汉口北从开业的哪一天起,便在最醒目的位置设置工商、税务办公室,请他们在此驻点,塑造诚信经营的环境和氛围。”

在汉口北商品交易中心耕耘多年,曹天斌见证了无数的店铺从小到大,发家致富的过程,在他看来,这些店铺的发展壮大有着共同的特征,即通过诚信经营积累口碑,进而生意越做越大。

王来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从事酒店用品批发10余年,经营的企业多次获汉口北星级诚信责任企业,2018年获“湖北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王来亮的经商从摆地摊开始,因为做生意讲诚信,客户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如今,王来亮在汉口北已经有了多家店铺。

汉口北4位商户代表被邀请在市民大讲堂上讲述他们经商的故事。 记者杨涛 摄

市民大讲堂活动现场,王来亮向台下观众分享了自己做生意的理念:“我觉得做生意不仅是要富裕自己,还要想到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我的客户主要是酒店经营者,我了解他们的不容易,所以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赢得客户信任。”

能把生意做大就是基于诚信二字

叶爱珍从事物流工作16年,现任汉口北物流行业党支部书记、物流行业协会会长,经营的企业连续两年获汉口北“3·15”五星级诚信责任企业。

从事物流行业,每天要从发货方收取大量的快递代收款,待收货方签收后,物流公司再将代收款返还给发货方。“代收款是每个商户都关心的问题,为了让商户放心,我们一直恪守诚信经营之道,用制度管理企业。”

叶爱珍向台下观众讲述,去年中秋节,恰有一笔代收款要返还给红安县商品交易中心,叶爱珍想让公司员工好好休个假,但想到很多商户可能正盼着代收款到账。最终,叶爱珍自己乘车前往红安县,将代收款送到交易中心,这让很多商户感动。

商户凭借单据领取代收款,不过也时常出现商户遗失单据的情况,无论涉及多少钱,只要向叶爱珍的公司申请挂失了,钱都丢不了。16年来,叶爱珍为商户挽回了不少损失。很多商户对她说:“代收款放在你这里就像存在银行一样,我们很放心。”

市民大讲堂活动结束后来宾一起合影 。 记者杨涛 摄

对于汉口北的商户们来说,诚信二字深深刻在他们的心中。在汉口北服装城经营服装店的郭敬涛还记得,去年有一位客户来店里看货,走得时候将包遗落在店里了,里面有五千多元现金及多张银行卡,过了许久才想起来。郭敬涛一直等着这位客户回来,并将包完好交还于他。后来,这位客户跟他成了老朋友,也是长期合作的客户。

还有做电商生意的刘繁,他记得2012年刚来汉口北时,店里的生意不景气,后来他将店铺开到网上,并想了许多办法优化买家体验感,生意逐渐红火起来。“能把生意做大,就是基于诚信二字,这两个字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真正具体到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上。”(记者 汪洋 余坦坦 李志翔 通讯员 白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