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恩园清明祭祀小高峰
又到清明祭祀忙,昨天是周六,武汉的天气阴转多云,全市15大公墓迎来首个祭祀小高峰,20余万市民来到15个公墓踏青祭祀亲人。
20余万市民错峰祭祀亲人
武汉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昨天,全市15家公墓迎来今年清明祭祀小高峰,全天有20余万市民错时、错峰祭祀亲人。其中石门峰祭扫人数8万余人,扁担山祭扫人数4万余人,睡虎山祭扫人数3万余人。
为了确保安全、文明祭祀,全市3000余名民政、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门的干部职工放弃周末休息,在15个公墓上岗。
市民政局温馨提示,清明市民祭祀应该错时、错峰祭扫,未来还有几波高峰祭祀日,3月19日、25日、26日,4月2日、3日、4日。这些假期时间段的祭祀人员肯定很多;再就是每天的早晨到下午3点前,这个时间段的祭祀人员也多。
“错时、错峰文明祭祀,安全不说,还有利于愉悦的心情。”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清明成了家庭聚会的好平台
昨日,记者在多家公墓采访看到,现在市民祭祀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很多,“鲜花+红丝带”祭祀成了主角,清明更成了大家庭在一起沟通交流的平台。
家住汉口花桥街的陈德明昨天一大早约了家住武昌的哥哥,还有家住青山的妹妹一起去扁担山公墓祭祀父母。陈德明告诉记者,他上午8点多带着妻子和女儿从汉口惠济路乘坐地铁三号线,到了汉阳王家湾后转乘4号线,不到9点就到了扁担山公墓。他们在地铁口等了不到10分钟,哥哥和妹妹两家也到了。
大约10多分钟,3个小家庭10余个大人和小孩来到了父母的墓前,大家一起动手擦拭墓碑、系上红丝带、摆上鲜花,然后一一跟先辈作揖,三家大人跟父母“汇报”了一年来的成绩。半个小时后,大家一起走向墓区旁一块草地,男将们把带来的塑料垫子铺在了草地上,女将们忙碌着拿出他们在家里卤好的鸡蛋、切好的牛肉、鸭脖子等,孩子们从包里取出自己爱吃的薯片、虾条。大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玩游戏的心得。
三个小家庭在这里一直玩到下午3点多钟才离开,今年52岁的陈德明告诉记者,平时大家都很忙,很难得聚在一起,清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都想来看看父母。“现在的年轻人都沉迷于网络,更是低头一族,我们这样做也是希望他们回归亲情。”陈德明说。陈德明的女儿陈灏对记者说:“这种方式让大家聚在一起非常好,不仅让我们懂得了清明祭祀踏青的真正含义,还让我们拉近了亲情。”
13年如一日孝子每周六清洗母亲墓碑
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山孝恩园公墓采访时发现,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在擦拭墓碑,而且非常认真。只见他左手拿着湿毛巾、右手拿着干毛巾,湿毛巾擦拭一遍后再用干毛巾把湿印子擦掉。当记者问他为何这样做时,这位刘姓长者告诉记者:“我妈妈生前特别爱干净,家里收拾得有条不紊,干干净净,因此我就按照妈妈生前的习惯,每个周六来为母亲擦拭墓碑,同时还可以跟她说说话,告诉她我们一切都好。”
一位在孝恩园公墓工作了近20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刘先生的做法非常感人,每个周六总是提着小水桶,拿着抹布到墓前为母亲清扫墓碑。“刘先生13年如一日,每周六都这样做,这样的孝子很难见。”这位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说。
关注大楚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achuwang),给你有用有趣有料的资讯,还有好礼天天送。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