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残疾农民付本发:把一生献给绿水青山
2017-03-21 16:45: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timg_副本_副本.jpg

付本发正在地方植树。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163524dz1mrxwg8x33m1wg_副本_副本.jpg


付本发正走在去植树的路上。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163510n3ddeihhpltb132i_副本_副本.jpg

付本发正在地方植树。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 程耽

  付本发,随州市高城镇七里塔村高位截瘫的残疾农民,1958年出生,初中文化,1986年入党。

  付本发原本就是村里的“青年突击队员”, “基干民兵”,事事抢着干,争先恐后,年年被村里评为“劳动模范”。1978年1月20日在兴修水利的工地上发生事故,导致高位截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也绝望过,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努力找到自己的生活拐点。他认为自己还年轻,不能白白浪费自己的一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付本发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高位截瘫带来的种种磨难,逐步锻炼学会了坐、立和拄着双拐挪动。

  当他从收音机里得知河南省伏牛山有3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植树造林的事迹后,联想到村里大面积的荒山坡地时,他萌发了植树造林的念头,付本发在医院住了3个月后,便迫不及待地回到家里,开始植树造林。

  万事开头难。挖窝、栽树对一个高位截肢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来说可想而知。父亲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为他特制了挖树窝用的工具,铁镐、铁锨和残疾人坐的草垫。

  1978年冬天,在寒风刺骨的椿树坡上,付本发开始尝试着挖树窝,一个残疾人坐在草垫上挖树窝,用不上力,一天一个树窝都挖不好,他的衣服都汗湿了,全身疼痛,但他没有停止。他坚持下来了,30多年来,人们总能在山坡上看到他的劳作身影。冬去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植树造林上,1981年,为了解决上山劳动爬上爬下的困难,他要父母在山上搭了一个窝棚,吃住在山上,有时一住就是十天半月。

  1983年,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付本发开挖荒山、植树造林已达50多亩,种树5000多棵,他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事迹被报纸、电台、电视台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说“一切痛苦和辛酸又算得了什么?”他经常给乡亲讲起他听到的那首动听的歌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栽一棵留下一片荫凉,我栽一棵留下一片荫凉。

  1986年,付本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员。从此,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学习和活动,几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团体组织给予他很多许多荣誉,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啃老本,时刻用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一次次的荣誉,当作自己不断进步的起点。2005年,经过认真考虑后,他把自己精心栽种、管护的价值达200多万元椿树坡林场无偿地捐献给高城镇政府。

  栽种固然重要,管理更是关键。对每棵树苗从栽种到长大成材,他向自己孩子一样呵护有加,细心管护,小树苗栽下后,他用社会捐献的资金租人,从附近的堰塘提水,每天要浇两遍水,遇到干旱年份一天要浇三遍水,一年要除三遍杂草,保证树苗有充足的养分和光照,特别在育苗期,他经常告诉周边放牧的乡亲,不要在林区放养牲畜,啃吃幼苗。与此同时还要防止山火的发生。在冬春及“清明节”期间,他几乎就住在山上,看护山林。2005年他把林场捐献后,高城镇政府在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建起了高城第二福利院,由付本发任院长,吸纳十几名身体比较好的“五保”老人,组成了自己的老人护林队,长年在山上巡逻,制定森林管护责任制,防止了山火的发生和盗伐林木的事件。林业部门将椿树坡林场也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加强了《森林法》和森林防火宣传,几十年来,椿树坡林场没有发生一起山火和森林盗伐事件。

  于是,他把目光盯在了荒山,三十多年如一日,挖山植树不止。目前,在高城镇七里塔村椿树坡上植树7000多棵,绿化荒山250多亩,培育树苗15万余株。并向村民无偿传授种植经济林技术,使周边村、镇200多农户掌握了致富技术。

  付本发身残志坚,几十年绿化荒山的感人事迹,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奖励。1985年被团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6年被团市委评为“立志建功”一等功。1997年5月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并进京参加了全国残疾人先进人物表彰大会,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从1980年到如今,他先后多次被省、市、镇授予“优秀共产党”、“基层党员标兵”、“湖北省十杰自强模范”、“第一届湖北省十大杰出农民”、“劳动模范”、“十佳明星”等荣誉称号。1997年,付本发植树的椿树坡林场被市委组织部挂牌定为“全市党员锻炼基地”。2001年4月被中国环保总部《地球奖》组织委员会评为第五届“地球奖”荣誉称号。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如今椿树坡林场已形成了四大片,150多亩的规模,付本发的精神激励我们在当今“绿满随县”活动中,要以他为楷模,把他这种自强不息,绿化荒山,造福后人的优良品质传承下去。抓住“绿满随县”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在今冬明春,掀起植树造林新高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