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冈巴河文化学会成立大会。图片受访者提供。
湖北日报网消息(记者石倩 实习生刘桢华)“齐安古郡,伟哉赤壁。气吞吴楚,势搏三江……”这首清新潇洒的《东坡赤壁赋》的作者张卫生是一名企业家,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60多岁从某公司董事长位置上退休后,转而从事文学创作活动。3月21日,湖北日报网记者采访张卫生,听他讲述他的文学情结。
今年74岁的张卫生出身农村草根,三十年来一直从事建筑行业,可他自幼喜好文学。由张卫生牵头建立了民间文化社团组织——黄冈巴河文化学会。“巴河是鄂东‘六水’历史最悠久、人文最璀璨的一条河流。”张卫生介绍,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巴河人,启动黄冈巴河文化论坛,旨在发挥学会的特有优势,让更多人写巴河、唱巴河、颂巴河、热爱巴河,建设巴河。学会先后出版《巴河文苑》、《银河诗词》、《巴河文苑》,开创巴河前半年来尚无先例,编撰系列丛书以留给后人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以供研究。
此外,他还创作百米长卷《巴河胜景图》,这将是一幅独具浓郁的地域特色的百米长卷,画中主要反映的是黄冈巴河流域历史文化、人文地貌、山水景观、历史遗址、丰富物产、城乡新貌、田园风光,作为具有时代气息的艺术精品力作,这将填补了黄冈乃至湖北无百米山水画卷的空白。
2016年3月,学会组织30多位文艺家进景区遗爱湖,开展“春之韵”采风活动,创作诸多诗、词、书、画文艺作品。“纳山川之状气,汲巴夷之醇浆。千年东坡,一湖遗爱”,由张卫生先生创作的《遗爱湖景观赋》,被中华文化杂志社,黄冈主流媒体《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冈周报》发表,同时被中华文学杂志社授予“优秀作家奖”。
巴河学会的文艺家们倾注心血,挥毫泼墨,展现大别雄风,尽显巴河神韵。学会出版“两刊一报”并不拘泥于形式,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就像在诗经分“风”“雅”“颂”。雅是宫廷诗,颂是祭乐,而其中大量题材的则是“风”。“风”,指的便是民俗诗歌,民歌的生命力源自大众百姓,语言看似俚俗却以歌颂劳动,反映劳动中的愉悦,更反映社会底层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进行有关传统巴河文化的诗歌创作,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代的角度,意义都非常深远。”张卫生说,学会应该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精”: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要求,调动文艺家的创作热情,为推进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创作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力作,传承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