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网讯 (通讯员李锐 彭亚楠 摄影王瑾 陆文宝)色彩是有生命的,我们常常用某种颜色代表一种感觉和意义,也经常用一种颜色来代表一座城市或一个城区。那么青山的颜色是什么?是青——青山有山,植被茂密,抬头见绿;是绿——青山有水,江湖环抱,润泽一方;是红——以街坊命名的红房子,国内少有,是新中国工业文明的记忆,也是一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见证,红钢城曾撑起共和国钢铁脊梁。
青山绿水红钢城,这是一个自然禀赋优越、居民淳朴热情、人人昂扬奋进的地方。建镇伊始,青山先民筚路蓝缕;建国之初,青山工人开启中国制造;进入新世纪,青山面临转型发展,再次出发。
如今,长江右岸的50万青山人民正大力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加快推进“一区创新引领、三城转型再造”发展战略,为全面复兴大武汉作出贡献。
今起,我们将推出系列稿件,从不同侧面展示青山形象,寄望美好未来。
长江边的青山矶
“青山”原本是长江边的一座小山,因形似鸡头,当地人把它叫做鸡头山。又因山下有巨石延伸至江中,又称之为矶头山。山上长满乔木和灌木,而上下岸均为黄色土堤、沙滩和碎石,往来人见岸边一片灰黄,唯此山独青,故称之为“青山”。
岸边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之地称为青山镇,乃今日青山区发源地。南宋诗人陆游是第一个将“青山矶”载入史册的。公元1170年8月,他在《入蜀记》中写“二十二日平旦微雨,过青山矶,多碎石浅滩,晚泊白杨夹口……”。明代文坛领袖、“后七子”之首王世贞曾留下千古名句,“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
青山自古即为兵防要塞,公元208年,孙权带水师驻扎青山矶,与黄祖对江相峙。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师渡淮,会师于武昌,令巴图尔驻青山矶,以阻击宋军吕文德的追击。1930年,国民党19路军军长蔡廷锴曾经在此驻扎,把青山镇新民街275号老房子当作指挥部和起居室,还有外国参谋也住在这里。抗战时期武汉会战,空军英雄陈怀民血洒长空,战机坠毁于矶头山,当地百姓自发找到其遗体并供奉于山上。
矶头山现为公园,修建了“杏花春雨亭”、“水天一色亭”、“邻鹤楼”、“四故轩”等9座大小亭台,形成4500米环山游览步行道。登上主景邻鹤楼,江中天兴洲一览无余,眺望上游武昌,可体验“黄鹤回头渺,青山拱手迎”之意境。
在青山镇老城建设中,矶头山公园将整修扩建,突出青山之根。矶头山与周边营盘山、雅雀山、祖峰山、邹家山构成小五峰片区,一面与东湖绿道相连,一面与青山江滩绿道相连,成为长江右岸生态休闲好去处。
时下,青山矶连同南京燕子矶、马鞍山采石矶、岳阳城陵矶,被人们誉为长江四矶。
四水共治打造“西梗湿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青山矶下,有一条为武钢生产用水而修的明渠。江水被抽上来后,先在沉砂池沉淀,而后向南蜿蜒,后又在落步嘴闸分叉,称为一号明渠、二号明渠。
这两条水渠还有个更文艺的名字,武丰河、楠姆河,分别来自武丰闸和楠姆庙的典故。两河流经区域称为“两河区域”,若有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文明的意味。现在,青山海绵城市建设中,两河沿岸在加紧景观建设,水体本身经过净化,水质提升、水体清亮,将成为我市“四水共治”新亮点。
青山境内的严西湖、北湖,属于大东湖生态水网“六湖连通”范围。通过东湖港、青山港、北湖大港等连通水渠,可实现东湖、沙湖、北湖、杨春湖、严东湖、严西湖互通,并与长江相连,待六湖连通工程完工后,不仅改善湖泊水质,“一橹摇遍江湖”还将成为现实。
严西湖岸边,青山区第11座公园——武东公园正在紧张施工,预计下半年建成开放。这座公园将开启武东这个重工街区的生态建设序幕,弥补青山公园“西重东轻中空缺”布局短板,补全公园版图,并带动周边社区服务功能提档升级,推动环严西湖绿道建设。
据介绍,在北湖生态新城规划项目中,将加紧北湖生态治理,通过截污、清淤等措施,将这一数十年来的“工业废水消纳池”彻底治理,实现清水入江,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国家战略。
据悉,青山区将把北湖、严西湖区域内的大片湿地集中打造为“西梗湿地”,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生态旅游绿色产业,力争探索出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态治理经验。
城市“双修”助推三化大武汉
青山是座公园城,是武汉市首个国家山水园林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人均公共绿地10.3平方米,居全市前列。该区已拥有11座公园,未来5年还将建设5座公园,总面积10平方公里,相当于再增1/3绿地,使人均公园绿地达到20平方米。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样的水平也是不多见的。
资源禀赋来自天成,人的改造更加重要。戴家湖公园堪称生态回归和城市历史的样本,目前正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由湖变山,又由山变湖,再变为垃圾堆,最后蝶变为公园,戴家湖命运一波三折。
十余载锲而不舍,市区两级政府携手,以区级征地,市级投资建设的市区共建模式,戴家湖公园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历经18个月精雕细琢, 2015年5月1日建成开园。公园绿化用地面积42万平方米,水体面积4.7万平方米。园内设有园史馆、生态碑、工业记忆园、时光轨道等景点,已成为青山区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去年“六一”开放的武丰闸湿地公园,又称青山港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青山海绵城市建设的引爆项目。该处原系一段“盲肠”水体,因水流不畅导致水体发黑变臭,岸边一些违章搭盖,加剧视觉污染。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方法,如今这里下雨不积水、水体变清澈,一个脏乱差的地方变身湿地公园,成为周边棚户区改造居民的后花园,堪称化腐朽为神奇。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青山区正按照长江大保护、四水共治等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城市双修”,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而奋斗,为探索老工业基地转型趟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