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监管严控食品安全 武汉打造全领域电子监管链
2017-03-29 14:30:00 来源:腾讯大楚网

食品安全涉及食用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多环节,链条长,监管难度大。

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过程中,武汉市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覆盖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的全领域电子监管链,大幅提升武汉市食品安全水平。

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电子警察”,封堵非法农资进入农业生产过程

在江夏区农委的远程监控屏幕上,一个农业生态园的质检员正身着白大褂,检验蔬菜叶子上的农药残留,与此同时,屏幕上不断传回该地块的温度、湿度、风力、光照等数据以及各项检验数据。

这套投资达600万元的区县农产品全程监测系统,目前已在江夏投用。

这个系统从农田和农资商店两个环节,实施远程监控。

在农田环节,江夏区在13个农业乡镇建设农业检测站,检测站在各村指标性农田里安装摄像头和物联网设备,定期抽检各块农田的农产品质量,并将检验的图像和数据同步传输区级中心。此外,该区还在20个大型农业基地单独建设基地检测站。

在农资商店环节,该区在16个重点农资商店里设置“电子警察”系统:不仅安有图像监控设备,还要求商店建立进销电子台账,并将农资商品实现可扫码溯源。三种手段相互配合,严密封堵了高毒高残留农药、不良种子化肥等非法农资进入农业生产过程,大幅提升农产品在生产环节的安全水平。

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手机扫一扫,追溯食材来源

19日下午,武汉市中百仓储黄浦路店,市民文德洪正在买菜,他随手拿起一包小白菜,用手机一扫,这把小白菜从整地、播种、施肥、杀虫直至采摘整个过程,一目了然,连施肥的种类、用的什么杀虫剂等,都一览无余。

2014年以来,武汉市开始在大中型超市建设二维码追溯系统。该系统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M二维码物联网识别技术,并充分利用最新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这是武汉市正在建设的贯穿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环节的由采集中心、网络应用传输、数据平台、控制中心组成食品安全大数据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消费者可以用“感知365查询终端”“MINI查询终端”以及“手机智慧眼APP”识读软硬件获取食品安全追溯信息。通过该系统,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

二维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上线实施后,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环节追溯管理。针对武汉本地农产品种植企业,通过安装在种植基地的种植养殖管理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从翻地、播种、施肥、除草、打药、采摘等追溯全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并实现承包户、合同、仓储、销售管理的全面电子化;在销售环节包括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沃尔玛、家乐福、永旺、大润发、华润苏果等150家大型商超企业,包括仟吉蛋糕、皇冠蛋糕、周黑鸭、绝味鸭脖等近1000家连锁直营门店作为二维码食品安全追溯的实施单位。二维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涵盖了包括蔬菜、熟食、糕点、面点和豆制品等老百姓日常消费的各类生鲜食品。

截至目前,武汉市共安装查询终端150台,升级改造电子秤1400余台,覆盖该市8家大型内、外资超市近150家卖场和1000家知名连锁直营店,在价格标签上实现收银码和食品安全信息码“二码合一”。还将推广到30家肉品专卖店、2家批发市场和23家标准化菜市场。

餐饮环节:视频厨房,不给餐饮环节留死角

18日,洪山区岭南路,武汉理工大学后门。武汉理工大学大三学生朱华章正在老滋老味餐馆吃午饭,一抬头,眼前的大屏幕上,正在直播该餐馆后厨的一举一动。轻触屏幕,食材来源、食用油品牌等信息,详尽可查。

在这条街道上,60家小餐饮店扎堆,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去年6月,洪山食药监所在此推广明厨亮灶,如今,数十家小餐饮店厨房安装了监控探头,食品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据介绍,所有实行视频监控的餐饮店,其监控信息全部实时传至系统后台,视频内容将被存储一个月。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随时登陆查看辖区餐饮店的厨房实况,并调取一个月之内的视频回看,发现问题,立即查处。

2014年起,武汉市开始大力推行“明厨亮灶”工程,视频监控是一种主要方式。截至目前,武汉市“明厨亮灶”的餐饮单位总数已达8000余户。

在“明厨亮灶”工作推进过程中,武汉市主要采取三种举措:一是政府投入,示范引导,对该市68家承担重大活动较多的餐饮单位实施“明厨亮灶”改造,先行先试,引导带动其他餐饮单位;二是动员餐饮企业主动投入资金实施“明厨亮灶”,在餐饮单位新建或改建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引导社会第三方公司参与“明厨亮灶”信息公示。(通讯员 潘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