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甜之变解供需衔接之策
2018-07-03 08:36:00 来源:湖北日报
    夏日炎炎,正是尝桃品果的时候,可我省却出现卖桃难,怎么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勇于担当,直面问题,直击现场。
    6月4日8版《枣阳桃子滞销 桃农忍痛将万余斤鲜桃倒池塘》,提出农产品供给相对过剩、供需衔接不畅的问题。6月12日10版“记者调查”《蜜桃为何变“苦果”——近期桃子“卖难”现象调查》、“报道追踪”《枣阳夏桃销售转暖》,6月13日9版《这里的蜜桃不愁卖》,6月14日7版《发展地域特色品种 避免同质化竞争》等,把脉问诊,开出良方,为读者拨云见日,为桃农指点迷津,为桃产业保驾护航,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写就甜蜜蜜的“桃文章”。
    查“苦果”之源。我省是全国四大桃产区之一,却出现10年来少有的卖桃难。是什么原因?记者调研中发现,盲目扩张、品种趋同、集中上市、“老天爷”不给力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滞销价跌。
    道“逆袭”之因。并不是所有的鄂产桃都滞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孝感、枣阳、钟祥多地成功“逆袭”者。孝感早鲜红果业合作社,采用精品桃套袋技术,结出的桃子为大型超市所青睐。枣阳组织专班和电商强力推介,中晚熟品种桃子销售转暖。钟祥市洋梓镇肖山村花千里果蔬基地,走精品路线,多品种,精种植,巧疏果,蜜桃不愁卖。
    开“俏销”之方。“卖桃难”报道引起各方关注。省农业厅、国家桃产业体系武汉综合实验站、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分别提出建议:加快精品桃园建设步伐,推动桃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桃品种;转变经营方式,使产品更契合市场需要等。
    湖北日报两微一端持续关注卖桃难。微信公众号6月4日推送《痛心!湖北“桃之乡”鲜桃滞销,万余斤桃子被倒进池塘》,公众号6月12日头条推送《独家调查!湖北多地大量鲜桃滞销,为何这么难卖》。众多网友留言:“渠道很重要,信息很重要,平台很重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模式,去除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某地滞销、某地天价现象。”
武穴市读者 程俊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