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卫华 通讯员 邓一凡
9月5日,仙桃胡场砂石集散中心临时码头上,机器轰鸣,作业繁忙。“刚刚抓阄确定了堆场位置,今天正在进行设备安装,码头很快就可以正式营运。”57岁的唐正平,一边监工一边说。
今后,老唐将在该砂石集散中心开始规范经营。
唐正平是仙桃干河办事处观音垱村人。上世纪90年代起,在汉江堤边办起了“军垦码头”,专门替人装卸货物。
从人力、半机械到如今的全机械化,军垦码头依靠汉江航运,逐步发展壮大,拥有1万多平方米堆场,年吞吐量近40万吨砂石料。
老唐说,因为码头紧挨着该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这几年,码头停停改改,日子过得也不安生。
2015年,老唐斥资对趸船吊机、皮带机、料斗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打算大干一场。今年5月,汉江开展综合整治行动,指挥部对汉江仙桃段所有码头实行“三断”:断电、断航、断路,同时要求业主迅速完成砂石、设备转运以及土地平整任务。“码头上的资产都是我呕心沥血建造、安装起来的,而且证照齐全,现在说拆就拆,谁心里都不痛快!”老唐一度很有抵触情绪。“实行长江大保护是中央政策,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没有丝毫讨价还价余地。”指挥部专班、办事处干部多次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既讲政策,又协商出路问题,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6月,仙桃市在距离城区10公里的胡场蔡滩建设砂石集散中心,做好有证经营业主接纳工作,既为长江大保护让路,又为码头业主发展找出路。
老唐考虑了很久:以后长江大保护只会越来越严,与其天天担惊受怕,和执法人员躲猫猫,不如果断搬迁,从此合法规范经营,过安稳日子。
仙桃市港航局党总支委员杨世刚介绍,老唐是主动清拆最快的码头业主之一。另外12名码头老板,如今都自愿拆除厂房和设备,签约进入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