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种稻养虾带乡亲致富
2018-09-06 07:30: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程荣东 柯贤煌

    上了大半年班,安陆市木梓乡籍大学生邹紫峰,选择回到家乡,流转土地,种稻养虾,如今搞得风生水起。8月29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慕名找到他的虾稻基地采访。
    皮肤白皙,眉清目秀……记者眼前的邹紫峰,与传统的种田人形象有些不同。今年24岁的他,2016年从武汉一所高校结束学业,到郑州上班,做销售方面的工作。“上了大半年时间班,后来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还是回家种田。”邹紫峰说,家乡木梓乡是农业大乡,土地肥沃,还有一条名叫漳河的小河,水资源丰富,适合种稻养虾。加上湖北近些年来虾稻产业如火如荼,于是选定了这个热门产业,立志要做一名有文化的“新农人”。
    说干就干。2016年底,邹紫峰在雷畈村流转土地370多亩,成立种养合作社,请来专家规划,开挖成9个虾稻池。记者现场看到,每个池子中间种稻,周边环形沟里充水养虾,形成了“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的共作局面。“挖渠道,走管网,安装龙虾防逃网等,前期投入,每亩上万元。”邹紫峰还从潜江请来经验丰富的虾稻种植养殖户做技术指导。
    2017年,一共收获了近13万斤小龙虾,卖了230多万元。另外打了10万多斤稻谷。邹紫峰初尝甜头。“今年卖虾苗,进账180多万元。”2018年,邹紫峰又引进红叶石楠,栽植在虾稻池周边垄上,绿化种养基地。“小龙虾最怕得病,一病就全完了。所以我坚持一点,所用的饲料和药,全部用大厂大品牌的,虽然价格贵一些,但心里踏实。”邹紫峰认为,坚持走品质发展之路,有助于防范、抵御有可能出现的多种风险。
    回忆创业之初,邹紫峰感慨,最难的是“别人对自己的不信任”,特别是流转土地时,还有人担心,流转的土地租金收不收得回?
    此外,还有家人的不理解。邹紫峰的母亲说,好不容易读了大学,希望儿子在城里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哪晓得他跑回来种田”。
    虽然心里有想法,但家人和亲戚,一直是他返乡创业最坚定的支持者。
    邹紫峰的姑父黄宝权,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十几年前因一年种粮面积过千亩,一度成为全省“种粮状元”。“虾稻共作,每亩地收益是单纯种粮食的两到三倍。”黄宝权看好虾稻产业的前景,大力支持邹紫峰回乡养虾种稻,带富一方。在黄宝权帮助下,邹紫峰以每亩高出市场行情一二百元的价格,将附近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起虾时节,经常凌晨2点起来收地笼,到清晨五六点才结束。”邹紫峰说,早点将小龙虾送到水产市场,价格会卖得高一些。“现在小龙虾很俏,来收虾的商贩也多,但价格一般还是商贩说了算,如果周末能自己将虾直接送到武汉白沙洲大市场,卖价会更高,除去成本,一斤可多卖3至5元钱。”为此,邹紫峰买了一辆水产品运输车,经常押车到武汉卖虾。“天气恶劣,下大雨,小龙虾就会涨价。”说起“养虾种稻经”,邹紫峰侃侃而谈,他表示,未来希望进一步扩充规模,把自己的“虾稻共作事业”做大做强。
    眼看实打实的效益到手,村民们慢慢接受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村民邹春阳对记者说,合作社需要大量的用工,起虾、栽树都需要人,“乡亲们跟着他沾了光”。
    木梓乡乡长余雯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回农村创业的少,大学毕业生就更少。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像邹紫峰这样有文化的“新农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