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多层次的乡村振兴主体
2018-10-05 07:33:00 来源:湖北日报
    刘良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让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落地落实落细,关键在于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大力培育立体化多层次的乡村振兴主体,汇聚各方磅礴之力,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是前提。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各级党委的领导,要求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具体说来,各级党委要对照十九大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情,进一步制定出辖区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做到乡村振兴有条不紊、行稳致远。各级政府要按照有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一体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求,拟定本地乡村振兴的阶段性目标与相应实施步骤、主攻方向。当务之急,则是要确定乡村振兴的重点、支柱和主导产业,重新规划设置乡村振兴的国土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主体功能区等,让乡村振兴“行”有明确指向、“干”有基本遵循。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是支撑。要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并非只是农民朋友建设自己美好幸福家园的“私事”,而是“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公事”。事实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既关乎农业发展、农村美丽、农民增收,也关乎城市市民能否“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关乎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关乎实体经济振兴与现代化、开放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早日建成。对此,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关心、热情参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农民朋友携手打造乡村振兴命运共同体。尤其对于涉农企业,要俯下身子、撸起袖子,与农民朋友结成利益共同体,做到“今天我为乡村振兴而发力,明天我因乡村振兴而受益”。就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而言,要转变观念、转移重心,切实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开展公益活动。如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农民朋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开展义务教育培训推介活动,帮助农民朋友提高认识、提升能力,更好发挥乡村振兴主力军的作用,等等。
    选好村支书、建好村党支部是保障。“村比村,户比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干部。”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基层干部队伍。实践表明,实现乡村振兴,重点在村支书,难点在村党支部能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农村党员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从现在起,要牢牢把村支书抓在手里,确保村支书成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带头人、责任人,确保村支书视乡村振兴为自己“对党忠诚、建功立业、造福群众”的最大价值体现。要拓宽视野、提高胆识,果断地将那些愿意扎根乡村、奉献“三农”、服务村民群众的回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以及离职返乡创业创新的机关干部等有志人士,选拔到村支书的岗位上来,使其发挥“头羊效应”,产生“虹吸效应”,为乡村振兴奠定更充分、更厚实的人财物力基础。村党支部要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发村里党员同志的创新创造精神,使全村党员从此心系乡村振兴、力倾乡村振兴,并带动村民群众争先恐后,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此外,重视乡贤、乡村能人的引导功能与示范效应发挥,进而激发村民群众自发建设共有美好幸福生活家园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村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受益人,也是当之无愧的乡村振兴主人翁,让乡村振兴战略的梦想成真,归根到底在于村民群众沿着既定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甩开膀子加油干、奋力干。其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乡贤的劝勉引导教化作用不可或缺、乡村能人的榜样示范效应不可小觑,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如退休后回乡定居的老教师、老干部、老律师等乡贤发挥余热,鼓励支持乡村能人开展“1+N”传帮带计划,让村民群众看到乡村振兴是农业现代化、农村美丽、农民富裕的必由之路、康庄之道,从而以绝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的奋斗姿态,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一往无前地推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作者系荆门市委党校教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