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738所中小学参与“学区制” 把优质教育资源引到家门口
2017-09-23 00:36:55 来源:武汉晚报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9月21日讯(记者向洁 通讯员邹永宁)昔日传统弱校如何实现“凹地崛起”?教育强区如何进一步实打实做好优质教育均衡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中小学?今天上午,在武汉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结对“开方子”,一起“打翻身仗”成为全市一线教育人交流的热点。

“直到2008年9月,全校学生不到400人,学校生源狭窄,教师队伍薄弱,教研活动散漫,很多教师要求调离。然而,今年秋季,全校学生已达1600多名,教师90名。”交流中,光谷四小校长饶家伟聊起学校这几年打的“翻身仗”,认为学校要实现优质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根本在教师。近年来,该校倡导教师做有规划的教师,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目标。倡导教师成长“校本课程人人能开发”、教师专业发展“一主两翼”的模式(即教好一门国家课程,开发一项面对学生的校本课程和研究一项针对教师发展的成长课程)。去年起,从“教师讲坛”、“素养工程”、“教师社团”三个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

江汉区清芬路小学校长杨玲则重点介绍了从“小班化”教学共同体建设尝到的“甜头”。去年年初,作为首批小班化教学市级实验校,清芬路小学与新洲区五所小学(邾城街章程小学、旧街街车站小学、徐古街桃花小学、三店街红旗小学、辛冲街东城小学)结成小班化教学共同体。两年来,两区6所学校围绕“一个规划”描绘共同发展愿景,牵头学校带动农村学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互补、合理利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学校“抱团”奋进,各区教育局也智施妙方。为了缓解“择校热”,江岸区积极扩张品牌学校。武汉二初在岱山开设新校区,填补了该地区一直以来没有优质初中的空白。七一中学、六初、二初到普通初中设实验班,均衡优质初中资源布局。江岸区教育局要求:对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满6年的,实行年限性交流。硚口区今年出“新招”,将区内5所普通学校,委托给5所名校整体托管,被托管的学校从干部师资、环境资源等方面,接受优质校的统一管理,以此扩大名校资源。

据介绍,武汉市从2016年起进行“学区制”改革,将“弱校”与“强校”绑成一个学区,互派校长、教师跨校兼课,整体考核教学质量。今年武汉将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纳入绩效目标管理,各学区将成立学区管理委员会,设置学区长,赋予学区长对学区内设计学校统筹管理的相应权限,促进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据统计,目前,武汉参与学区制管理的义务教育学校共738所,其中中心城区422所,实施学区制管理的比例为99.53%;远城区316所,实施学区制管理的比例为68.25%。

武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徐定斌表示,推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不是“削峰填谷”、“杀富济贫”,而是“造峰隆谷”、“促优扶弱”;也不是一种“模式”、“一刀切”发展,而是鼓励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依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