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晚报9月3日讯(记者毛茵 通讯员周福枝)今天上午9点,武汉晚报记者和利用周末探望老人的子女们在位于兴业路上的优康养老院看到这样的一幕幕:舒缓的背景音乐下,有的孩子一丝不苟地在为老人叠被子,有的老人坐在轮椅上给孩子读报纸,有的老老小小一起搭积木……其乐融融的场景,让人很难相象这是一群脑瘫患儿和半失能老人。就是在这家特别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里,28个脑瘫孩子和58位老人组成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他们在接受各自专科治疗的同时,也互相服务,心理互慰,促进共同康复。
武汉佑康医院是一所综合性医疗机构、武汉市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其优康养老院立足社区,医养结合,参与武汉市2017年精准扶贫康复服务专项救助项目,利用自身医疗优势开展了儿童康复。擅长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华中科技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徐金枝教授,以及对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早期诊治经验丰富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小儿脑病康复中心梁松主任医师每周义务来为老人和儿童服务,全面指导治疗。
孩子童真的笑声会老年眼睛发亮
6岁的小宝(化名)躺在小推车上看起来却像个3岁左右的孩子。由于中枢性协调障碍,他完全不能坐,更不能站。爷爷奶奶为了给他治疗,卖掉房子,陪他到武汉市儿童医院求医。不料奶奶今年初中风去世,无能为力的爷爷将孩子拜托给了佑康医院。据他的主治医生肖琳介绍,小宝对外界刺激反应差,意识差,不会咀嚼,护工金阿姨几乎得24小时守护他,楼上养老院的能够行动的老人们也经常来看他,在他身边轻轻唱歌,帮他活动四肢,用被动活动刺激他。“这孩子太可怜了!医院不仅给他免费治疗,吃住护理也全免费了。”连老人都忍不住心疼。
每天早上,医生查房前,能够行动的孩子们会跟着护士阿姨到养老院卧床的爷爷奶奶们床前问安,爷爷奶奶眼里含着泪水,位着孩子的手不放,“真是亲孙子!亲孙女啊!”上午老人们和孩子各自做相关治疗,下午午睡后,老少活动更是丰富多彩。90岁的刘静雯以前是个老师,至今头脑清晰,每天看《武汉晚报》,她给孩子们一字一句念报纸,讲故事,吸引了一些孩子愿意到她那里去。80岁的朱奶奶被家属送来时只能躺着,经过一年多治疗,现在能坐着自己吃饭。她喜欢剪纸,经常戴着老花镜教孩子们剪,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爷爷刚才还痴痴地坐着,听到小朋友合唱,叽叽喳喳说话,突然眼睛发亮,露出笑容。
老小老小真是“隔代亲”
乍见12岁的妮子(化名),以为她是个虎头虎脑的小子。她晃着光光的脑袋拉着记者的手说:“我想看电视!我想上学!”原来,这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奶奶去世后没人管,送到这里“全托”时头上长满虱子,为避免传给其他孩子,护工只好给她剪去一头乌发,换上全身新衣。
肖琳医生接诊后,发现她上肢协调能力差,下肢经过3次手术后仍不能走路。医生们为她制订了全套康复计划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案。在药物治疗同时,每天治疗师陪她玩“球”、爬楼梯及系列训练。据妮子最“要好”的胡婆婆说,妮子刚来时脾气特别犟,经常半夜不睡大喊大叫。
80岁的胡婆婆是个怕孤独的老人,喜欢和人讲话,她和妮子正好凑一起唱歌、背唐诗。妮子想上学,胡婆婆就鼓励她配合医生早点康复。还有几位老人主动当起妮子的文化老师,给她讲故事,教她识字。心里开始洒进阳光的妮子现在可以自已穿鞋,懂得要洗脸刷牙。妮子逐渐变得有礼貌、讲卫生,会跟着护工阿姨去给老人问好,安安静静和老人聊天,不再暴躁、对人乱发脾气。
“幼老院”模式是一种探索尝试
整洁的感统训练室,漂亮的活动室、儿童床,热热闹闹的孩子们……推着轮椅的老人、有的养花养草,有的和孩子打成一片,从此养老院里有了欢笑,有了生机活力,养老院变成了“幼老院”,佑康全托“幼老院”模式引起一串“化学反应”。
该院业务院长肖桂梅说,残疾儿童托管康复治疗、高龄失能老人安居养老,在同一环境居住、生活和康复治疗,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为老人们带来开心和阳光,老人们的爱幼心情也给了孩子们关怀,大大提高了生活、生存质量,促进了康复治疗疗效。互动让老人重新发现并肯定了自我价值,在跟孩子接触中也获得了更多欢笑;孩子们懂得了人的衰老过程,也意识到“大人有时也是需要帮助的”,给得到表扬过程中更加努力地学习自我管理和帮助他人,也促进了自我肢体康复。
每周来为老人查房的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徐金枝教授说:孩子们来了,老人开朗多了。老人的经验和智慧是孩子享用不尽的财富,让老人和孩子一起康复,能减少孤独症状,也是让老人再次融入社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健康管理专家季湘年教授认为,“幼老院”模式是机构互助康复的方法之一,可以说是一种探索尝试。这种方式更多是提倡心理上互相关爱。对脑瘫患儿和半失能老人,更应该由受过专业教育的康复训练师、教师,包括社会志愿者,做一些正面的引导训练。
【链接】
德国是欧洲养老院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德国幼儿园却数量稀少。最近,德国各地纷纷推出一种“一老一小”项目,全德国境内已有近百所幼儿园建在了养老院旁边。美国西雅图的一个组织,将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了一起,叫“代际学习中心”,就是让不同辈分的老人和儿童在一起“学习”。这种模式在美国大受欢迎,如今已有超过500家养老院采用了这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