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这群特殊的老师 用一辈子教孤残儿童一堂课
2017-09-09 20:22:00 来源:汉网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9月9日讯(记者朱佳琦 通讯员戴良军 王金安)“我们做的是老师的职业,妈妈的工作……”今天是每位老师一年一次的专属节日,但是有这样一类老师,他们每天与一群特殊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用一辈子给他们上一堂课”。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男生二班的老师余晓莉已经在院里过了35个教师节,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和孩子们过节日了,“明年要正式退休了,很舍不得,我的这群孩子们需要更多年轻老师,我已经抱不动他们了。”

像余晓莉这样明年就要退休的老师有六七个,四十岁左右的老师则成为中流砥柱,最年轻的老师也35岁了,眼看就要出现年龄上的断层,“我们需要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加入这个大家庭”,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王伟这几天一直为新院区招聘第二批公益岗位的事焦虑、奔忙,“上次招的一批人走了不少,没有爱心、耐心是坚持不下来的。”王伟对武汉晚报记者说:“希望通过你们的力量,帮孩子们找到更多有爱心来照顾他们的护理员、老师和‘爱心爸妈’们……”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是武汉市惟一一所抚养孤残儿童的福利院,目前有孤残儿童700多名,原院区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孤残儿童生活需要。为此实施扩建,在东湖高新区流芳街龙泉大道龙泉生态园区建设新院区,第一期设有450个床位。目前已有70个孩子搬到新院区,下个月将给100多个孩子搬家,“这批孩子们去了之后,老师、护工等岗位急需招人!”王伟说。

在院里当了35年“余妈妈” 退休前只担心“家里的孩子”

“在这里当了一辈子的老师,但我从不要求孩子多么优秀,教的最多的是生活能力、做人的道理,让他们自立、自强、自信、感恩。这对其他正常孩子来说可能是简单的一堂课,而我们用了一辈子来教。”余晓莉从1982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和特殊的孩子们在一起:他们有的话都说不清楚,有的无论怎么跟他说话他都无法听懂,有的将屎尿撒在裤子里还到处走,有的孩子发癫痫倒在地上口吐白沫……看到这些,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楚。

智障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有时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余晓莉挽起袖子打来热水,一边细心帮孩子擦洗,换上干净的衣服,一边笑着说:“不要怕,以后如果肚子疼,就要上厕所,看看是不是要解手,好吗?”那孩子点点头。

有的肢残孩子洗漱、上厕所时,需要抱起来,“现在抱得少了,也抱不动了……”

余晓莉说,起初她也不适应,甚至还呕吐过,但是后来就慢慢习惯了,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她,还喊她“余妈妈”。

9岁的自闭症孩子武太阳来院里好几年了。刚开始,他不愿意与任何人接触,还常常乱发脾气,将教室桌子上的东西全都掀到地上。余晓莉知道,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性,于是慢慢留心观察,给他更多的陪伴,现在武太阳经常黏着她。前几天,她休假去外地旅游,9天没回院里,还没走到教室,武太阳就从老远冲过来给了余晓莉一个熊抱。

说起自己的孩子们,余晓莉满脸洋溢着幸福。盲童李逢不仅上了大学,现在还成家生子了,和老婆两人都在武汉市按摩医院当医生;廖笛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华为当起了工程师;智障孩子陈汉桥多次参加绘画比赛拿到奖,后来经院里安排到烹饪学校学习,现在是一家面包房的糕点师傅……

逢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到院里看“余妈妈”和老师们,“余老师的家一到这种时候就特别热闹”,今年39岁的陆晴老师来院里11年了,“有的孩子生病了,余老师就给他们煨汤,只要是大考试,都要接考、送考,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都去她家里聚会,就像个大家庭一样。”陆晴说。

以前不爱说话甚至自闭 是孩子们“治愈”了我

会法语、钢琴,还自学了手语,陆晴是院里有名的才女。“我以前才不是你现在看到的样子。”陆晴说,她以前不爱说话、不愿意与人接触,甚至“看谁都不顺眼”,还喜欢给人“贴标签”,对自己不满意、自闭,无意间看到院里招聘的信息,就来报名了,没想到很快就被录用,她的班上有一半是脑瘫孩子,还有不少肢体残疾的。

起初,她把这些孩子当成需要特殊照顾的残疾学生,“说实话,一开始有些消极情绪,对孩子也有不少误解”,加上日常除了要上课,还需要做看护工作,大小便、吃饭、洗漱都离不开她,简单的一个动作、一个发音,要重复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陆晴感觉这份工作确实有些辛苦。

直到有一次,她刚走进教室,一个脑瘫孩子伸出双手要给她一个拥抱,陆晴眼眶湿润了,“这里的孩子都特别纯真,喜欢你就是真的喜欢,是他们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户。”陆晴渐渐发现自己也变了,变得不害怕与人交往,也爱说话了,“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待人真诚这种最简单的处事方式。”

有天晚上,教务科科长罗勤正准备值班,12岁的美美从宿舍楼穿过操场来她的办公楼找她:“罗老师,天黑了,你是不是害怕,我陪你。”美美和姐姐丽丽都是被人贩子拐卖,之后被救助到福利院的,由于小时候的经历,姐妹俩都智力发育迟缓。

罗勤的腰不好,有次上楼梯时,突然感到后面有一双小手托了一把腰,回头一看是美美,“她可能平时听说了我腰不好的事,所以想帮我,其实我那天腰不疼,但是心里特别暖。”罗勤说:“我们都觉得这里的孩子是最聪明、情商最高的。”

此次共招聘64个公益性岗位 “爱心爸妈”能带薪上岗

“孤残孩子的亲情是断裂的,我们想培养孩子们的亲情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王伟介绍,为了让更多孤残儿童回归家庭,新院区专门为孤残儿童设计了两栋“爱佑家园”类家庭寄养楼,“类家庭”就是模拟家庭,共20户,每户家庭养育4名孤残孩子,“爱心妈妈”负责在家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教育,“爱心爸爸”按公益性岗位待遇优先录用和培训。儿童的教育、康复、医疗白天由院内专业人士在专业服务区域完成,中午、晚上回爱心家园类家庭。爱心爸爸休息时回家协助陪伴、照顾孩子。第一批已招募了6对“爱心爸妈”,此次将再招聘14对。

据了解,本次招聘的64个岗位中,包括临床医生、护理员、护士、康复师等。爱心夫妻报名优先,要求有爱心,有养育和照料孩子的经验,且能24小时常驻分院照料孩子。爱心妈妈年龄在30-55岁之间,爱心爸爸可在院内公益性岗位工作。待遇方面,爱心妈妈每月将获得爱心津贴不低于3000元。即日起至9月20日的工作日,可前往武昌区胭脂路花园山1号的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现场报名。

“刚开始来这里工作,肯定会有些不适应,希望来应聘的人,能多给自己一段时间,了解这个群体”,陆晴说,欢迎更多爱心人士加入这个大家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