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晨报9月10日讯(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王琛)“我终于知道别人为什么要疼得跳楼了!”顺产过程中,准妈妈刘女士频繁这样说,在场医生和护士心里都悬着一块大石头。
为了安抚烦躁的准妈妈,医生全程握着她的手陪产两个多小时,终于帮助她成功顺产一名健康男婴。
怀孕后停药,抑郁症准妈妈病情加重刘女士32岁,家住汉阳,7年前被诊断为抑郁症,一直坚持使用药物,病情控制得很好,和正常人一样上班、生活。
去年底,刘女士怀孕了。
家人又高兴又忧虑:继续吃药,担心药物影响胎儿;停止服药,又怕刘女士病情反复。
整个孕期,刘女士除了在医院做产检,还不定期去看精神科。
医生建议,孕期前半段可以继续服药,到产前一个月停吃抗抑郁的药。但为减少药物对孩子的影响,刘女士提前两个月把药停了。
她越来越容易纠结,哪怕是铅笔芯断了,也忍不住会哭:为什么别人的都没断,唯独自己的断了?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钟媛媛说,刘女士每次来做检查,提的问题比其他孕妇都多:宝宝有没有畸形?会不会缺氧?是不是长得太大或太小?……
到怀孕的最后一个月,刘女士几乎天天失眠。怀孕35周时,她感觉难以坚持,想把孩子立即剖出来。医生安慰她,孩子还没有足月,剖出来不好。
为了鼓励她,钟医生把手机号码给刘女士,只要有时间,就陪她聊天。
为了让刘女士平安度过孕期,她母亲跟她搬到一起住。
准妈妈要勇敢顺产,医生跪地握手陪产9月6日,怀孕40周的刘女士破水住进了武汉市妇幼保健院。
下午3点多,刘女士出现有规律的宫缩,宫口开到3公分,进入产房。在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内部工作群里,钟媛媛对刘女士情况进行了说明,拜托产房里的医务人员对刘女士格外照顾。很快,强烈的宫缩和阵痛让刘女士越来越烦躁,躺在待产床上翻来覆去,正在上连班的聂华医生赶紧到产房查看。
“我终于知道别人为什么要疼得跳楼了!”
刘女士看到聂华医生不停重复这句话。这让聂华十分警惕,征得她的同意,赶紧联系麻醉师为她进行分娩镇痛。
刘女士一遍又一遍重复近期发生的产妇跳楼事件,显得很焦虑。
为了缓解她的情绪,聂华陪在刘女士床边,握着她的手,随时告诉她产程的进展,指导她调整呼吸、保存体力,帮她监测胎心,告诉她宝宝一切正常,医生会陪她一起努力,帮助她建立信心,同时紧急联系麻醉医生为刘女士使用分娩镇痛。
终于,晚上7点半,刘女士顺利产下一名6斤多重的男婴,产房外紧张的家人这才舒了一口气。
“我当时真的很担心她,怕她受到新闻的影响,做出威胁到自己或宝宝的行为,她情况与其他人不一样,情绪也格外焦躁一些,我们评估了多次,她的产道条件非常好,胎心稳定,才考虑让她顺产。”
回想起寸步不离陪伴刘女士近3个小时,聂华心有余悸。产房里没有多余的凳子,为安抚刘女士,聂华只能蹲着,蹲累了就跪坐一会儿。
网络图片 图文无关
过半孕妇都有产前焦虑考虑到女性孕期生理变化带来一定心理变化,2013年起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开设了孕期心理门诊,主要由专业医务人员为孕妇、产妇群体开展心理咨询。坐诊的雷凤琼护士长介绍:“孕期焦虑和轻度抑郁的人其实非常多,但是多数人没有意识到。”
该平均每个月有2名左右的孕妇前来门诊咨询,人数非常少,通常只有重度抑郁的孕妇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看门诊。
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产二病区主任周洁琼介绍,产前焦虑是一种孕妇的心理疾病,过半孕妇都有,只是轻重程度不一,严重的产前焦虑会整晚失眠、情绪低落、易哭,在门诊中也为数不少,这些孕妇在生产后发生产后抑郁的几率也更高。
周洁琼主任建议,消除产前焦虑,需要孕妇和家庭共同努力。在妊娠最后阶段,孕妇常常表现为心理依赖性强,希望寻求保护,引起他人重视,这是宣泄不良情绪的合理渠道。
家人这时要理解孕妇情绪上的波动,耐心倾听孕妇诉说,给予孕妇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帮助打消其心中的顾虑。
孕妇应学习孕期知识,增强对自身的了解,增强生育健康宝宝的自信心,纠正对生产的不正确认识,临产前多做一些有利健康的活动,如绘画、唱歌、散步等。同时,与医生保持密切关系,有问题及时请教,保持良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