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部33次科考 险掉入冰缝 揭秘“武大人在南极”的幕后故事
2017-09-21 11:07:00 来源:汉网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9月21日讯(记者施政 通讯员吴江龙)这里是“白色沙漠”,暴风雪的故乡,这里有极昼极夜和绮丽的极光。在这片神秘而艰险的白色大陆上,武汉大学师生前赴后继,艰苦奋斗30余年,为飘扬在南极上空的五星红旗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

展馆内陈列的科考队旗 施政 摄

日前,展览《向南,向南!武大人在南极》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展,该展以丰富的图片和实物介绍了关于南极的科学知识,再现了武大人的南极科考历程,吸引了不少师生和社会公众参观。顺着展览的脉络,记者昨天采访了武大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听那些 南极亲历者讲述展览背后的故事。

33次南极科考

武大一次也没错过走进

《向南,向南!武大人在南极》展览,除了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张张震撼人心的照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包括历届科考队旗和白色墙壁上一长串参加过南极科考的师生名字。

排在第一个的名字是鄂栋臣。从1984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开始,鄂栋臣先后六次 远征南极,四次赴北极并曾到达北极点考察,是中国第一副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的测定者,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的命名者,将中国测绘标志埋设在北极点的第一人,被称为极地测绘之父。

从鄂栋臣开始,武大先后派出150多人次,连续参加了中国全部33 次南极科考。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的建设离不开他们的身影,我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科学考察、首次南极格罗夫山考察、首次南极埃默里冰架考察、首次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考察有着他们的脚步。2005年1月。中国第21次南极科考队12名勇士完成了人 类首次登顶冰穹A的壮举,武汉大学张胜凯博士将五星红旗和武汉大学的气质插在了南极最高点。

“武大见证了我国南极科考事业30多年的发展历程。”鄂栋臣教授说,中国远征南极考察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从无到有,先后建立了4个科考站,于人类历史上首次问鼎冰穹A,目前我国正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筹建第五个科学考察基地。

冰裂缝遇险+海上漂流

迎着生命的极限挑战

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决定了南极科考注定充满着艰难险阻,有时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

武大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杨元德副教授曾三次远征南极,他回忆说,“南极病原上的冰裂缝是考察队员在野外活动时的严重威胁,我有一次就差点被冰裂缝吞 噬。”2013年1月,科考队驾车返回出发基地,他坐在头车上,突然感觉轮胎往下一沉,司机王师傅加速冲了过去。但由于对讲机联系不上后面的车队,他们返回提醒队友小心,结果车子陷在冰裂缝里出不来。杨元德下车查看情况,当时狂风呼啸,把雪吹在空中,能见度 很低,他一不小心踩空,整个身子下坠,“我当时心里一紧,几乎是下意识地用手趴着冰面上,才没有一下子掉入深不见底的裂缝中,后来是司机下来把我拉了上去。”杨元德说,那条路他们原来走了不少次都比较安全,但也许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冰盖稳定性下降 ,导致出现险情,此后他们出行会绕过那个危险地段。

2010年,当时的武汉大学博士生黄继锋也曾遭遇险情。那天天气晴好,黄继锋和其他4人划着一辆油桶筏出海,为安装验潮仪做准备。忽然狂风大作,海浪推着他们漂离岸边,如果漂向外海,不仅难以搜索,而且温度极低,会被活活冻死。幸 运的是,他们被卡在海面上漂浮的冰块中。狂风肆虐,黄继锋只穿了身抓绒衣,早已冻得浑身颤抖,队友从救生衣的口袋里翻出半块高能巧克力给他,最后几个人分了吃。不知过了多久,直升机螺旋桨的声音传来,原来是邻近的俄罗斯进步站听说险情后,急忙赶来施救 。

在南极,尽管后勤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环境还是非常艰苦。“饮食上肉很多,但很缺少新鲜果蔬。苹果皱巴巴的,没有什么水分。蔬菜最后干得像一张纸,吃起来就像嚼稻草一样。”杨元德介绍,“在南极内陆考察期间,由于用水极为困难,而且海拔比较高, 洗澡几乎是不可能的,偶尔才能洗个头。一些人还会因为缺氧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武大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庞小平是武汉第2位登上南极的女性科考队员,她说,“南极的艰苦不仅是饮食气候等因素,还包括生理心理上的困难,目前女性科考队员在队伍中的比例还很少,而且一般不会参加越冬任务。”

记者“连线”坚守南极的博士生

艰苦背后是难忘的回忆

武大博士生张卿川、余尧目前仍坚守南极。两人执行越冬任务,分别负责中山站常年GNSS跟踪站观测、验潮和中山站高空大气物理观测。他们在南极停留的时间将超过1年。

昨天,记者通过微信和已在中山站待了10个月的张卿川取得了联系。张卿川说,刚到南极时一切都是新鲜的,蓝白世界确实很美,但时间长了对南极的体会就不再停留在外表,而是苦乐参半。“我们经历了超过40m/s的大风和零下40多度的低温,经历了极夜造成的作息紊乱,入睡困难,有时只能睡一个小时;经历了越冬后期新鲜蔬菜匮乏,维生素缺乏等等。”

而让张卿川记忆深刻的更多的是那些别人难以体会到的经历。今年越冬中期,有一大群帝企鹅误入中山站区,这在中山站历史上也非常少见,也给了队员们与企鹅们“亲密接触”的机会。还有海豹在冰上睡大觉,绚丽极光闪耀了黑夜……今年仲冬节,中山站和附近的俄罗斯以及印度的考察站一起联欢。仲冬节相当于南极的春节,过了这天,黑夜就会渐渐离去。“最有意思的是印度人胆子很小,不敢在冰面上开车,最后是我们和俄罗斯的队员们开车去接他们过来的。”

这名乐观的90后小伙子最后真诚地说:“我在南极已经呆了接近10个月了,我们中心每年都会选派研究生参加南极科考,能获得这次机会我一直倍感荣幸。”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