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公益怎么做,大咖有话说
2017-09-21 14:34:00 来源:人民网

智观天下

近日,2017乐天行动派年度公益盛典在北京大学举行。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公益第一线的公益行动派们齐聚一堂,分享公益的新观念、新体验、新实践。公益怎么做,怎么做最有效果,小智带你听听专家和实践者怎么说。

1

公益盛典现场(图片由组委会提供)

乐天行动派:既要乐观,又要行动起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Agi Veres做了致辞。她认为,“乐天行动派”形容那些面对挑战永不言弃而且积极行动改变世界的人们。世界上的乐天行动派越多,行动越是积极有效,我们的世界就能取得越大的进步。中国已经在消除贫困、教育不公和性别歧视等方面实现了巨大的进步,但目前仍然有三大挑战需要解决: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精准扶贫问题。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和世界,让全人类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诺说,有一个词叫“悲观的乐观者”,这种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在了解现状之后对解决问题拥有的的一种自信。乐观是有一种信念,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被解决,相信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过去二十多年间,全球在抗击贫困和疾病的进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贫困人口和儿童死亡人数都成功减半,中国是这一进步的最大贡献者之一。随着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全球议题的关注和支持会与日俱增。

脑力风暴:公益应该这么做

作为“粉红丝带”形象代言人的演员金铭说,可能大家知道关注乳腺癌的“粉红丝带”,是因为找了很多明星来拍上半身半裸的照片,但这只是吸引眼光的第一步,还有很多实际的步骤需要落实。比如向大家科普男性也会得乳腺癌这种知识,给农村地区的妇女们做普及检查等。通过大家的身体力行,包括一些患了乳腺癌成功治愈的病人,把经验传授给所有的人,以自己活生生的案例告诉大家,这个病症虽然听起来是癌症,但是它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可怕。公益行为必须发动更多的人参与,需要最基层、不求回报、持之以恒的努力。

2

金铭(图片由组委会提供)

不久前,腾讯公益筹画“小朋友画廊”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36幅特殊画作,25名特别的作者,超过3000万人打开,超过580万人参与“一元购画”,不到一天筹满1500万元善款。WABC无障碍艺途创始人苗世明讲述了他从事公益的经历与感悟。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说,自闭症的孩子们到底会不会画,是不是自己在画。苗世明做出了回应。他说,这些画都是真实的。这次公益实践的成功就是让自闭症孩子们内心美丽的小世界与公众有了一个连接,建立在两个世界间的连接。只有打动了公众,才能建立起积极的互动。

3

腾讯公益项目“小朋友画廊”(图片由组委会提供)

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柳甄认为,信息平台能够促成一种信息公益,或者说“微公益”,可以发动更多的人,不去花特别多的时间和投入参与到公益项目中,达到公益的目的。比如,大家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时间转化成公益金或者积分,参与合适的公益项目。还有像今日头条去年推出了一个寻人的项目,只需要大家动动手指关注或转发,就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找到了3000名走失者,年纪最大的102岁,最小的3个月。要创造一个公益的产品,一个公益的平台,让普通人随时随地地都可以关注公益、参与公益,帮助身边的人。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孟昭莉说,互联网可以改变公益,能给公益的透明化提供支持。透明化是公益行动里非常重要的部分,技术未来可以让大家捐的每一块会变成哪位小孩身上的衣服、哪只流浪猫的口粮都清清楚楚。互联网的连接基本上是零成本的,各种公益项目可以借助互联网越来越多样化,公益的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比如,腾讯未来会开发志愿者平台,把这一些人的时间和能力连接起来,让公益变得更容易。

我的公益历程:青年公益创业者如是说

“发作性睡病”互助项目发起人阿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她说,从4岁开始,她就已经习惯了随时随地‘睡过去’的生活。在父亲的摩托车上、上课时站着都曾经睡着。不分时间、不分场合、无法自控的睡觉,这在医学上称为“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只能通过药物控制,却不能根治的罕见疾病,“发作性睡病”患者无法做睡眠的主人。中国有70万这样的患者,却只有不到5000人确诊,“发作性睡病”在中国的认知率很低。阿培认为,作为一个公益项目的执行者,把一件事情从“0”做到“1”太难了,但是总要有人去做。越来越多的“90后”“ 95后”“00”后,都愿意以一个可持续、创新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公益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4

阿培(吕茹 摄)

奥北环保创始人汪剑超分享了他和垃圾的故事。作为中科大毕业的高材生、前微软高级工程师,汪剑超选择了从事公益项目,筹划建立全民共建的垃圾分类体系。汪剑超认为,垃圾回收不止跟垃圾有关,更是跟环保、资源有关。垃圾这个词,不一定与特别苦、特别累的事情相关,也可以变得很体面、很酷。汪剑超正在做一种类似“共享单车”的分类回收垃圾的项目,目前正在成都试行。用网络时代的方式来做垃圾回收,用漂亮的袋子、正规的回归方式让公众参与“垃圾分类与回收”,这既是很好的公益也是机会。(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智观天下工作室出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