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晚报9月21日讯(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严晗 陈秋红)今天(9月21日),2017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在湖北武汉隆重召开。全国30个省(直辖市)83个城市151家规划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建设研究等方面的领导、专家共约500人参加了本次年会。会上,规划专家谈到了,可借助AI人工智能辅助规划长江新城。
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是全国城市规划领域影响最大、最权威的信息化专业会议,每年举办一次。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管理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共同承办。
本次年会以“众源、众规、众智”为主题。上午开幕式后,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2017年年会承办单位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将会旗交给2018年年会承办单位贵阳市城乡规划局。
(会旗交接仪式)
今年年会邀请了13位大会报告人,包括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天津、重庆、南京、广州、武汉、深圳、长沙等城市的代表以及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代表作了专题报告,共同探讨、分享各自推动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前沿理念、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在9月21日上午的报告会上,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Batty教授作了《智慧城市、大数据与城市规划》的主题报告。他谈到大数据收集,伦敦目前每天有40%的人乘坐地铁,通过收集市民进出站刷卡信息,可准确了解人们对于交通的需求。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以及刚流行起来的共享单车APP收集数据,了解市民出行规律。根据这些大数据,体现城市变化,为城市规划提供数据。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作了《人工智能辅助城市规划》的主题报告。他所讲的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城市规划,引起与会者的兴趣。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了“人工智能”,吴志强说,人工智能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作为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它也有可能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规划行业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呢?”他说,现在的城市规划应遵循城市生命规律导向。传统规划,重经验,不可重复,而且是个体学习,但人工智能辅助规划,可重复,可大规模学习。对于城市的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学习”,分析大量数据,甚至可以精确到人。
“现在大家都说‘北有雄安,南有长江’,作为大家都关心的长江新城规划,我们应该放什么内容在里面。”吴志强说,他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了包括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在内的全世界8条著名河流沿岸的“活力”,每一家商店、铺面、写字楼等资料全部输入数据库,得出了5分钟、10分钟、15分钟沿岸步行可达范围和可达性。“比如我们分析泰晤士河,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凹岸比凸岸热闹。”河流蜿蜒经过城市,形成一个一个湾,有凹有凸。一般人普遍认为凸出来的岸边,会比较有人气,但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反而是凹进去的岸边人气比较旺。“这些数人工智能分析的数据,对‘长江新城’规划有启示作用。”
上午,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盛洪涛作了《众源、众规、众智——武汉市国土规划信息化新探索》的主题报告;重庆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余颖作了《城乡规划综合数据库深化建设与城市运行监测评估功能扩展》的主题报告。
据了解,本次年会为期两天。会议期间,还设立了“众源视角下的大数据分析与智慧决策”、“众规视角下的规划编制与多规融合”、“众智视角下的互联网+电子政务”、“中小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4个分论坛。
2017年是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化发展的30周年。会上,还发布了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协会信息管理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制的《智慧规划发展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为全国城市规划行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