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2月2日讯(文/记者胡义华 实习生陈欣 胖雨珊 图/记者周迪)
生活了7年,习惯留在武汉
拿着简历,穿行在求职学生中,田甜用眼睛在仔细搜索招聘单位的岗位。
25岁的田甜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学生,这位咸宁女孩现在的梦想,就是在武汉找一份工作,留在武汉。
“在武汉生活了七年,挺喜欢武汉的,习惯了这里生活。而且,我即使回老家也只需要乘高铁一个多小时!”田甜说,每当向用人单位介绍专业“农业经济管理”时,总会有人再问一遍,“什么专业?”其实,虽然学的农业经济管理,但在本科、研究生阶段也学习了很多金融相关知识,也可以胜任不同行业的金融相关工作,比如银行、地产等等。
她是和闺蜜山凌一起来求职的。山凌是中南大土地资源管理研三的学生,她倾向于寻找比较稳定的工作,“这是个人的想法,留在高校或者当公务员都可以。”与田甜一样,孝感籍的她也很想留在武汉发展,“武汉发展变化太快了,唯一就是希望武汉的房价再降一点。这样,我就可以上班后自己用工资供房贷。”
两人将简历投递给了湖北银行、汉口银行等单位。面对武汉晚报记者采访,田甜笑着说,希望用人单位给我们一个面试机会,“我们相信自己!”
没有冲着30万年薪,而是选择适合自己岗位
在武汉国泓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招聘点,学生排起队,其招聘信息“产品经理、风控经理、募集经理,要求本科,专业为金融,税前岗位年薪30万元”,特别显眼。
金融专业的中南大学子袁毅华,此前也参加过几次招聘会,他也愿意留在武汉。看到武汉国泓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招聘,袁毅华也想试试,“我并不是冲着30万年薪来的,而是觉得我的专业比较适合这个岗位。”他坦言,他期待的年薪在10-12万元,参加工作后再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往前走。
产业经济学专业的安徽女孩张星星在招聘单位中走了一圈,发现有些高收入的岗位是从事销售,“有时候人要搏一搏。”她也将简历投递给武汉国泓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希望能寻觅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她说她男朋友已经在武汉找到工作,“我不能拖男友的后腿,也要留在武汉。”
武汉新五心服务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从事后勤服务的企业。招聘工作人员江女士说,企业大量需要人才,已经有很多学生前来投简历。通过与应聘者交流,她发现大家普遍关心的还是是否适合这个岗位,薪酬待遇放在第二位。
创业也来找工作
虽然在大学期间创业,但中南大研三学生吴天乙还是想为自己多谋一条出路。
从读研开始,吴天乙边学习边创业。今天上午10点,刚刚结束汉口银行招聘面试的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原来,本科和研究生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不久自学了金融,还拥有了教师资格证,“这是为我自己增加筹码!”
在银行工作,既懂得金融,又了解计算机,这无疑是件好事。此前,只要看到招聘信息,吴天乙就撒网式的投简历,但经过和老师交流后,他决定有目标性的投简历。
吴天乙现在在一所大专院校代课,如果有可能,他也不排除将来当一名老师。对于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在政策中,有关于买房和落户等实际措施,都是看得见的,他兴奋不已,“武汉高校这么多,学生也多,让我们都留在武汉,是好事!”
吴天乙期待自己能找到一份得心应手的工作,如果实在找不到就继续创业,“自己创业头破血流,也无所谓,只当是积累经验。”
外校学生起早床打的来“抢”工作
今天的招聘会,除了中南大的毕业生,还有外校学生来“抢”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邓倩就是其中一员。上午9点半,她给长江期货投完简历,长舒一口气。此前,她参加过多次招聘会,一直没找到好的工作。从《武汉晚报》上看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招聘会后,她清早6点多钟就起来,打的赶到中南大南湖校区,“我要好好的将整个招聘单位看一遍。”
她说她比较心仪长江期货,是因为这家企业正在培训专员,而这与邓倩的专业比较对口。“不管最后成功与否,反正挺开心的,这是我比较喜欢的职业。”邓倩说,刚才与招聘工作人员交流她没有丝毫紧张,因为以前在大学参加社会实践和学生会工作,经常与人打交道。黄冈籍的她打算在武汉发展,对于老家与工作单位距离的问题,她笑称:“一两个小时根本不算距离”。
湖北经济学院的毕业生郑芳也过来寻找工作。在中国电建招聘台前,她询问工作人员,“还有在武汉的工作岗位吗?”得知武汉的工作岗位已经招聘满了,建议她到外地去,郑芳不好意思地说,“那算了,我还是找个在武汉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