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晨报12月5日讯(记者杨枫)为了减少电视和电子产品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家里的电视就成了“搁货”,手机也尽可能在孩子面前少用,家住武昌武泰闸附近的王女士,自从孩子出生后,便在家里推行了“限屏令”,让孩子尽可能跟书本和玩具作伴。但孩子上幼儿园,特别是上才艺培优班后,王女士的烦恼却接踵而至。“幼儿园和培优班都有屏幕教学,但孩子对大型的电子屏幕非常恐惧,总是被吓哭。”王女士反思,自己不让孩子接触电视和屏幕,是不是错了?
王女士一家是教师世家,王女士表示自己见惯了沉迷于电视和游戏不可自拔的孩子,自从自己有孩子之后,就打定主意,尽可能少的让孩子接触电子屏幕,包括电视、电脑、手机登,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看书、玩耍。儿子出生后,王女士家的电视开的次数屈指可数,“我记得孩子半岁时有一次家里开了电视,儿子被电视声音吓得一激灵,然后哇哇大哭,此后我家根本就不怎么开电视了。”
儿子4岁时,王女士听幼儿园同班妈妈的介绍,把孩子送到一家英语培优机构上课。不想第一节课,孩子一进教室看到教室里的大电视上播放的英语动画片就吓得哇哇大哭,转身就跑出的教室,再也不肯进去了。“电视上播放的是白雪公主,声音比较大,其他孩子都看得津津有味,只有我儿子怕得不行。”王女士说,在幼儿园时,有时候也偶尔进行视频教学,孩子也是吓得跑出教室。孩子对电视和屏幕的恐惧反映,让王女士反思,小时候在家里推行“限屏令”是不是错了?“现在的幼儿园、培优机构、小学,电视视频教学都是常规手段,孩子恐惧电视的行为现在反而让王女士烦恼不已。
记者采访发现,王女儿儿子恐惧电视的现象并不是极端个例,就在王女士儿子幼儿园班上,就有一个“同款”,家长从小教导电视不能看,电子屏幕不能碰,结果孩子在面对视频教学时,表现出了非常抵触、害怕的行为。幼儿园老师向记者反映,这两个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而且有自己的想法,孩子除了害怕电视外,平时专注力较强,也很自律。目前,两位家长都已经调整“思路”,打开家里的电视,给孩子选择一些益智、有趣的节目陪伴孩子观看,来减退孩子对电视的恐惧感。
记者关注到,近年来,类似王女士这样为孩子屏蔽电视和电子产品的家长不少。主流媒体也有所报道,如妈妈用“屏蔽教育法” 为儿子打造“完美世界”,讲的就是一位“海归妈妈”强制停掉了家中的有线电视,为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还有“担心年幼孩子多看动画片家长坚决不装有线电视”等,但这些新闻无一例外遭遇了读者质疑性的评价,认为这种“堵”的方式并不见得就是为孩子好,达到父母想要的效果。
倒是一些微博育儿大V的“疏导性”做法获得网友们的好评。微信公众号“妈咪OK”主创,港大教育学博士、育儿红人“闹闹”妈就曾以《我为什么不阻止孩子看电视、用手机?》为主题撰文,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并受到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我为什么不阻止孩子看电视、用手机?》文章截图
闹闹妈说,几乎所有的育儿书都说,要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因为它们会损害孩子的创造力。一度她也将此视为圣经。“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严禁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事实上,技术是中性的,区别在于你如何使用。”
《我为什么不阻止孩子看电视、用手机?》文章截图
“闹闹妈”建议,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最好还是有家长的陪伴。虽然多数时候,家长把让孩子看电视看成解放自己的手段,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和他们一起看,学着里面唱歌跳舞,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这也绝对是价值观渗透的好时机!
《我为什么不阻止孩子看电视、用手机?》文章截图
同时,要和孩子事先约定使用时间,孩子比你想象的更守承诺。如果担心孩子小,没法理解时间的含义,可以设闹钟,到了点,闹钟响了,他们就需要离开电视或手机。